一、背景资料[淘股吧]
全球市场特别是美国、欧洲等国受疫情大面积爆发影响,出现流动性危机,延伸出债务、经济、金融危机的苗头。最直接的是近期以美股为代表的全世界股市出现多次熔断、“夺命狂逃”的景象,这种波动使得我国A股也遭遇很大冲击。本文旨在梳理过去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作深入全面的解读,透过现象看本质变化的逻辑,同时推演未来走向以及对策选择,尽最大努力看清方向。

二、国际层面
1、疫情危机:新冠疫情只是市场行情的导火索,疫情危机终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结束。中国已基本控制,亚洲很快能控制住,欧美医疗体制完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可怕的是疫情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因为控制疫情采取的极端模式会导致经济的短期冰冻状态,原有的经济活动停止,出现流动性危机,如“美元荒”。从个人而言,由于失业风险增加,需要从资本市场变现作为生活保障;从机构而言,上市公司前期因不断回购股票导致公司负债率处于高位,一旦股价下跌还钱困难急于从二级市场卖股票变现,机构投资者在下跌时会带动量化,带动止损盘,产生连环索,而国内受影响的主体也是受外资撤离的影响,外资为主导的市场已宣告阶段性结束。

2、石油危机:石油是沙特、俄罗斯的立国之本,两国利用疫情与美国作最后一搏,由于石油产业(美国三大支柱性产业)的特殊性,油价不断下跌将导致大量债务违约,出现财政赤字,可能致使银行破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短期内还未结束。

3、杠杆危机:A股自2015年开始从“千股跌停”、P2P爆雷开始一直不停地去杠杆,五年来泡沫已经所剩无几,而美国股市近十年长牛,中美两个市场面对重大风险的结果截然不同。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资本市场而是房地产市场(作为财政来源核心,随着土地流转政策试点,今后房地产可投资的只有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从疫情危机、流动性危机、经济危机、债务危机到金融危机,其杠杆链条存在的危机远高于中国。

三、中国选择

中国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因为中国的产业链与全球密不可分。短期内国家核心策略是防疫情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输入,狠抓内部消费,救企业、保就业、促消费,疫情的冲击对中国来说影响巨大,所以当前要尽一切力量促消费,保证中小企业能生存;中长期核心战略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兴国”完善产业链,一方面延伸到产业链顶端,另一方面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最坏情况被“拖下水”(概率5%)——极端情况下,什么都跌,只有美元涨,因为相对升值,而人民币由于背靠中国也会坚挺。一路倒退到20世纪30年代危机,正常经济链条全部切断,只能现金为王,避免房地产崩溃、银行破产。
第二种是中性情况“自顾”(概率65%)——疫情四月中旬左右出现拐点,受其影响恢复生产比拼政府协调能力和政策空间,目前欧洲除德国、英国外其他国家较困难,美国大概率稳住局面,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能渡过,但货币财政政策极其有限。美国关键看石油战的结果,当前的低价持续一周以上局势就会非常可怕。石油是沙特和俄罗斯的立国之本,必须与美国放手一搏,以保住本国命脉,而美国则会遭受重创。美国一旦受伤对我国贸易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目前中国当务之急就是全力刺激消费,保企业、保就业、保内需,保托底、保科技,美国也因此再无心力搞贸易战,只能“自助”。
第三种是理想情况“自助助人”(概率35%)——大危变大机,把消费、复工复产全部理顺,而国外一片混乱,中国资本、人才、技术、产业链集聚与第二大国地位相匹配,经济实现V型反转。
回到二级市场,在第二种情况下,核心蓝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市场还会受到海外资本的影响,等国内市场见底,外资从流出变成流入,后续可能还会探底,但底就在附近。春节之后开市的2650点进场资金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核心主体就是新基建,国家意志的资金短期内不会出去,而是通过ETF来调控。所以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标的基本没有空间,会逐步体现出国家意志,长期看核心蓝筹,短期看新基建,没有必要恐慌。
在海外暴跌引发流动性危机,同时叠加经济衰退预期(黄金、石油、股票与债券)的情况下,美股彻底走熊已是一个事实;但疫情过后经历五年沉淀的中国A股大概率震荡,稳定消费、就业后,创业板创新高,科技板块下跌概率低。未来的二级市场仍然是核心蓝筹(短期没机会,长期向好)与核心科技,今天的全国龙头可能会成为全球龙头,今天的细分领域龙头可能会成为全国/全球龙头,我国企业通过内涵(练内功)和外延(向国外买先进技术)式发展,中国将会面临莫大的机遇。
今后,A股将再次以大破大立,宽幅振荡为主(当前大概率在历史性下沿),见底风向标就是外资从流出转流入,疫情拐点与石油战拐点确认后行情见底,中小创核心和科技主题是国家意志、不变主线;人民币一旦形成升值趋势,海外增量资金在趋势形成后将加速流入,国家通过ETF调控参与其中;通过重新评估中国资本市场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房地产资金和理财两座冰山将持续融化。因此,今年核心蓝筹没有大机会,新基建以震荡为主,风险较低,可能会有所突破。“坑越深,藏的黄金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