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了一周多了,一直没发。主要是怕发出来影响很多人(毕竟很多人有组件股票),这里我讲的也未必完全对,但对30-50%肯定没问题。大家就当看看,也别顶牛角尖。

当前光伏行业的主流逻辑认为硅料价格未来的大概率下跌及硅片产能的大规模投放带动产业链价值下移,进而促使电池和组件环节盈利修复,甚至组件是明年最舒服的环节。

我认为当前的观点存在一定的误区,逻辑如下:

一、价值链思考地范围应该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而不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必须完整的审视整个产业链。忽略电站环节在制造端成本下行环境下的盈利回升(今年电站端对过低IPP的忍受必然在制造端成本下移的过程中强势反弹),会错误的将该部分价值转移到组件端或电池端。

二、忽略了库存周期对产业链价值的影响,大量的高价组件在产业链价格下行情况下的争相降价出货一方面会削弱组件端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会削弱组件端面向下游电站的议价能力。事实上,今年高库存策略不仅扰动了一体化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体化公司的存货价值升值效应;也扰动了硅片端高库存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和毛利率,原理同上。而明年有极大可能是如上效应的一个逆向过程,不可不察也。

三、忽略了硅片环节的结构性差异。随着硅片尺寸大型化的进行,不同尺寸之间的竞争格局更加分化,笼统的总量分析显然无法准确描述硅片的竞争格局。同样的,囤积高价硅料以及硅片存货的公司与低库存高周转公司之间的分化明年也将显著呈现。今年初,在上游材料成本上涨、下游议价能力较弱的夹击下,组件不能顺畅地向下游终端传导成本,导致组件环节的毛利率下滑,一季度毛利率普遍较差,甚至低于开工点。

二季度开始,硅料价格一度企稳,组件环节与下游终端的博弈逐步改善,组件价格缓慢提高。根据PVInfoLInk的数据,以182单面单晶PECR组件价格为例,1月初为1.70元/W,3月底为1.70元/W,6月底为1.78元/W,9月底为1.85元/W,10月底为2.1元/W。我认为,组件商因为对下游电站的议价能力比较弱,肯定明年的这个上游降价带来的收益不可能被组件商全部拿走,甚至拿走1/2都很难。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最近天合光能电话会议上公司讲的话看出来。也就是说组件商的盈利修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会有不少扰动。

我们假设,明年组件价格哪怕从2.1元/W,只回落到2.0元/W,也就是说每瓦降1毛钱,则光伏电站收益1毛钱,对应1GW的收益是一个亿。对于光伏电站发电商的收益是巨大的。

纯正光伏电站金开新能太阳能2022年的光伏装机容量(加权平均装机容量)分别不低于4吉瓦(GW)和6吉瓦(GW),利润分别增加4亿元和6亿元。

假设组件价格回到1.9元/W,金开新能、太阳能利润分别增加8亿元和12亿元。弹性极其之巨大。

最近一个月以来,光伏组件商因为预期明年盈利修复,已经大涨了不少。其中东方日升涨108%,天合光能涨64%,晶澳科技涨71%,爱旭股份涨60%。均大幅上涨。

光伏板块历来重逻辑。对应,光伏电站商这么大的弹性,该怎么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