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招商农业
会议时间:2020.6.21
主持人: 雷轶、陈晗
嘉宾:余总
信息总结:
1. 行业格局:不同主体之间成本差距非常大,其实在非瘟之前这个趋势就已经形成了,在2016-2017年大规模工业化环环相对领先、不断迭代的企业,高ROE和高成长已经出现端倪,并且到现在不断放大。大集团花了一些时间学之后,还是比较有信心把非洲猪瘟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把发病几率压低一点。生猪、引种成本高也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
2. 最近股价表现:经过五月份低迷、六月份调整,股价已经显现出明显触底回升趋势并且是可以持续的,在乎短期猪价的资金已经基本卖光,我们简单统计了牧原上个月成交额为360亿,这个月截止到上周五也成交了250亿,在里面除掉长期持有、高管、大股东、员工持股计划以外,真正流通盘也就200-300亿,到今天为止股票换手一遍以上,并且目前成长性资金占主导。
3. 能繁母猪恢复情况:去年四季度行业虽然补了8-9个点母猪,但是由于三元回交的效率下降了,我们认为现在产能释放还是非常缓慢的,这往往是一个结构性机会,我们也统计过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行业能繁母猪增加不过300万头左右,头部三家企业就占了一半以上。
4. 保供应情况:最近五月底到七月底是进猪苗时间,这时候进的猪苗大概是明年过年前上市,就过去惯来看年前猪价很好,所以最近猪苗也开始涨,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保供应状况不是那么乐观。
5. 今年出栏量:今年初的统计数据,今年初能繁母猪大概2000万头,如果每头母猪出18头,代表今年年初2000万头能繁母猪大约供应3.6亿万头出栏猪。
6. 猪价走势预测:端午节时期需求面得以恢复。端午过后到开学前,7、8月这段时间会有些许下滑;在开学前,可能会有一小波上升,然后就到中秋节了。今年年底保持30元以上应该问题不大。新的猪价周期的起伏会以15-17块钱为基准上下波动,未来可能就会按照30为基准上下浮动。因为需求端受国家政策和疫情管控影响,明年猪价难以判断,不考虑需求端,按照正常的防疫水平猪价应该会在30多块钱上下。不会比30低多少,也不会高到哪去。
7. 对猪价支撑的两个重要价格:1)三元母猪成本价,只有当二元母猪数量增加减少供需缺口才能使猪价回归正常水平,但非洲猪瘟对GGP、GP、SP的伤害,使产能恢复受到极大阻碍。目前45%的种猪都是由三元母猪来提供,其对应额肉猪完全成本约22-24元/公斤,所以猪价在三元没有完全替换的情况下,长期跌破这个成本的概率是极小的。2)外购仔猪成本线,三元的成本和外购的成本非常好的能代表行业当中至少50%产能的成本线,如果50%以上的成本线都在22-24元以上,大家对于明年价格区间的底线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8. 固定资产产能:三元母猪的确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供应非常多,但现在合格的固定资产产能非常非常紧缺。行业中很多的比如说现在在大幅扩张的这些聚落式企业,包括牧原,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自建,由于外来猪场风险较大或成本较高,外购或并购占比不到10%甚至5%。合格的固定资产产能的建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可能达到非洲猪瘟之前或者未来正常的供需平衡。
9. 无抗养殖:禁抗这样一些行业性事件对行业产能的恢复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延迟,延迟面很小,但是可能放到当前绝对价,体现在绝对数字上来讲并不会特别低。
10. 二元母猪:不考虑疫病,在曾祖代产能恢复两年后,二元猪供应能够恢复。二元母猪的扩增存在局限性,500万头新增母猪对应1500亿元投资。最近大集团都在投资,总共加起来才几百亿。1)1500亿数目不小;2)要有相对的人力和物力来建造这1500亿的猪场;3)需要有足够的地。如果现有猪场改造,把猪场推掉重建,也要时间。如果靠规模场的话,大概投资额达到1万亿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7亿头产能。
11. 三元母猪:上个月月底占比45%左右,后备中占比70%-80%。成本方面,考虑到产仔数、发情率、料比等因素,二元三元成本分摊差异较大,综合测算,三元猪留种成本更高。三元培养成本为22-24元,原因:(1)死亡率提升(2)生产效率降低。隐性成本:(3)配种失败导致的饲料的机会成本(4)存在分娩失败的死亡率。算上隐性成本,仔猪落地的成本大概是700元。
12. 死亡率:正常养殖户一般育肥阶段死亡率都不会太高。不考虑疫情,如果是从断奶仔猪,大概六公斤左右开始养的话,损失可能在10%-12%左右。如果是从15公斤开始养的话,死亡率会低于5%。考虑非洲猪瘟,现在死亡率也不会太高,大家在检测方面的速度反应比以前快,来减少损失,今年雨季期间非洲猪瘟没有去年同期严重,南方有影响但会好一点,重点关注河北。
13. 外购仔猪成本:因为端午节行情,最近成本在1700左右。
14. 行业生产成本:抛开外购仔猪不看,现在合理的成本控制在20元以内是不错的,包含以前3-4元的基础成本、12元左右的防疫和硬件设施投入外加4元左右的25%的死亡率的考量。上市企业,希望能够控制在18元以内,包含10%-15%疫病损失附加。
15. 企业扩张面临的问题:1)对大部分除了头部之外的其他企业,资金仍然是一个问题;2)对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仍然还有很多其他客观因素在限制产能扩张。
16. 影响行业成本的关键因素:一看能不能控制外在环境,二是未来会不会有好的疫苗,但疫苗短期内不会出来,剩下看关于规模和布点的控制。
17. 产业投资逻辑:产业核心投资逻辑是持续不断领先成本、持续不断的量增。只要成本不断领先、扩张量又以历史最快速度增长、利润连续上台阶过程中,我们认为市值中枢会有很大抬升趋势。我们认为未来猪价可能会存在波动,但其他概念应该还是向上的,生猪出栏一定是趋势性向上的,而且未来在绝对数值上也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增长,当前是非常好的布局时间点,重点关注以牧原为代表的这些优秀养殖企业、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企业。
主持人1:欢迎大家参加金猪十年电话会议,今天请到了行业顶级专家余总来解读行业变化,其实我们一直都认为行业具有充分成长空间,龙头企业能够在高ROE情况下做到长期市值中枢不断抬高。最近有些热点话题,比如非瘟反反复复,包括了解到的华南地区由于雨水导致非瘟反复,补栏信心仍有起伏,北方稍微好一点,但像河南、河北、湖北等地也是由于雨水导致原来防疫不错的场出现反复,不管是点状还是片状爆发带来的行业成本上升在未来几年都是不可逆的,并且人工要求更高,比如细节要求更严,所以对于人的挑战也越大,然后工资上涨、检测消毒所带来的投入都是相对刚性的,这样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目前扩张还是非常的快,猪价未来逐步下行的漫长周期里,它们的利润已经不是强周期性表现,而是像2011-2013年的牧原连续三年高利润以及2016-2017年两年高利润。而且这次非瘟时间和高额利润幅度会远远地超过之前,包括今年二、三季度会连续爬坡,呈快速上涨趋势。虽然现在猪价不是历史高位,但是仍然是非常赚钱的水平,现在的猪价34元/kg左右,虽然比去年最高点42元/kg低,但由于补栏速度非常慢,未来猪价下行速度会使得成本优秀、扩张速度快的企业的利润存在大幅上行空间,如果从单季度来看,以一季度为基数,不少优秀企业未来三季度利润会有三到五倍上行空间。从简单的利润来理解也就是行情远远还没有结束,何况在这样万亿又低效的市场中,大家都开始做封闭化、工业式、智能化饲养,其中不同主体之间成本差距非常大,其实在非瘟之前这个趋势就已经形成了,在2016-2017年大规模工业化环环相对领先、不断迭代的企业,高ROE和高成长已经出现端倪,并且到现在不断放大。
并且从股票交易角度看,经过五月份低迷、六月份调整,股价已经显现出明显触底回升趋势并且是可持续的,在乎短期猪价的资金已经基本卖光,我们简单统计了牧原上个月成交额为360亿,这个月截止到上周五也成交了250亿,在里面除掉长期持有、高管、大股东、员工持股计划以外,真正流通盘也就200-300亿,到今天为止股票换手一遍以上,并且目前成长性资金占主导。新希望也是上个月成交200亿,这个月到上周五成交150亿,大家不用过分担心猪价短期波动对股价的反应,我们认为已经基本结束,反而看到成长性资金买入量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大的行业涉及到国家民生同时上下游产业资本多元化,大家看到了产业核心投资逻辑是持续不断领先成本、持续不断的量增。这样的企业目前只有周期股估值,甚至不到十倍,未来它的成长以及消费属性会在不断的演绎中被大家认可,同时在市场所担心的点上其实都有亮点,比如接下来大家会看到成本端的验证,一季度成本公司差异大,去除外购仔猪母猪带来的短期影响(假设后面能够自供),从生产效率、育种体系、终端育肥来看行业的刚性成本中枢由13元/kg多一点到现在16-18元/kg,甚至很多企业高于这个数字。在未来成本能够降下去的是非瘟做得很好之外还能把其他疫情控制得更好的企业,这样就具备成本下降到非瘟前水平的可能性,但能做到的只有少数,成本端的验证能从二、三、四季度利润数据持续反算得到,只要成本不断领先、扩张量又以历史最快速度增长、利润连续上台阶过程中,我们认为市值中枢会有很大抬升趋势。
最近猪价反弹力度也非常大,从最低25元/kg左右抬升到34元/kg左右,也验证了我们的测算:猪的供给不会很简单地大幅增加,去年八九月份全国能繁降到非常低的,后面每个月恢复速度平均就2个点,这对于终端价格的影响最快也是在7、8月份才有一点点体现,未来生猪供应只是会慢慢增加,并且行业里面能克服疫情、有钱去扩张的只是少数头部企业,去年四季度行业虽然补了8-9个点母猪,但是由于三元回交的效率下降了,我们认为现在产能释放还是非常缓慢的,这往往是一个结构性机会,我们也统计过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行业能繁母猪增加不过300万头左右,头部三家企业就占了一半以上。但对于未来供给不用太担心,在今年宏观经济不好、供给恢复的受限情况下,猪价能在这个位置已经充分说明供给恢复的受限和猪肉消费的刚性,现在新冠趋于稳定和消费恢复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对下半年猪价并不悲观,叠加最近在很多省份爆发的新一轮非洲猪瘟,我们认为均价在30元/kg附近概率非常大,明年供给恢复主要是龙头企业带动,恢复速度、程度还相对有限,明年还是能看到部分企业业绩继续上行,并在放量同时成本不断下降,出于猪价、成本、利润角度来看,投资机会是非常明确。
余总:最近五月底到七月底是进猪苗时间,这时候进的猪苗大概是明年过年前上市,就过去惯来看年前猪价很好,所以最近猪苗也开始涨,大家也在努力抓猪苗,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自己,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有保供应的任务,政府也在着急,在7月底之前猪苗没有进场的话,原则上12月底前是出不了栏的。所以各地政府是盯紧7月底之前苗猪的进育肥场动作,有仔猪能够在7月底进育肥场差不多可以判断今年保供应任务完成多少。从我了解到的来看保供应状况不是那么乐观。
今年初的统计数据,今年年初能繁母猪大概2000万头,如果每头母猪出18头,代表今年年年初2000万头能繁母猪大约供应3.6亿头出栏猪。这一年中也会有新的后备猪进来,后备猪进来到怀孕、生小猪再到长大,来不及今年出栏上市。今年能出栏多少的猪就看年初能繁母猪。如果没有其他疫病,差不多3.6亿左右,这个数字能不能达到政府的要求其实可以算得出来。各地政府都在想尽办法把猪留下来,没有人能确定100%完成。从刚刚的数据也能反应供应链到目前为止还是没办法很好的恢复。刚刚主持人讲到从最近统计每个月能繁增加大概2%,从年初2000万来讲,2000万的2%差不多40万头母猪,真正能繁母猪增加量每个月40万头。事实上,抓猪苗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市面上是抓不到母猪的,因为主要是母的商品猪三元拿去做种猪使用。在这么多三元被拿去做母猪以及基本上买不到母猪的情况下,每个月只有40万头能繁母猪的增加,剩下的母猪去哪里了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按现在的增速来讲,就算用三元母猪加上去,每个月大概40万头的数量增加,今年一整年最多恢复500万头母猪的规模,这是不考虑有其他损失的情况。
我们在行业当中也可以看得到大集团的一些状况,大家都在拼命盖猪场,但是都面临一个状况:自己盖母猪场外还需要盖配套的育肥场,没办法像以前一样不盖育肥场。找“公司+农户”的模式,涉及到几个问题,从非洲猪瘟之后,因为管理上难度高、原本的设施简陋,农户在疫情的防疫能力上薄弱,所有做放养的公司也不可能因为要出栏把猪养在高风险的位置上,现在的“公司+农户”的模式有一定要求,猪舍不能太简陋。当然,“公司+农户”的模式的育肥场跟自己盖的育肥场还是不能比,但是至少能够做简单的改造,能够有洗消再进去的设备,或者能够改成全封闭式的,这些都是在选育肥场对农户合作场的指标。在农户很难找的情况之下,各地也遇到一些困难,大家可能有母猪场,母猪好不容易复养但是找不到地方养育肥猪。各地的政策也限制了发展上的问题,有些地区比如江苏,保供应任务比较重,形势比较严峻。各地尽可能地想仔猪不要往外调。仔猪不想往外调的任务甚至会压在镇的级别,有时候是县有时候是镇。母猪和仔猪一般分开饲养,如果不是同一个县或者镇,调运面临比较大的难度。现在保供应这件事,政府抓的很紧,尤其在最近几个月,地方跟养猪企业有很好的互动,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时间上政府都是比较愿意支持的,会协助我们去处理一些问题。每个企业的问题都不一样,有生物安全配置问题、土地问题、希望找到好的合同户但是合同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改造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接地气,愿意投入建立区域的洗消中心来协助家庭农场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条件去做复养。整体来讲,最近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都比较活跃,想把事情做好。这个时间最大的问题,从学术报告上的分析或者欧洲的经验,都是在夏天人、动物的活动都比较频繁,所以夏天是非洲猪瘟高发季节。尤其是最近开始下暴雨之后,很多被埋在土壤里的病毒可能通过雨水带出来,像两广地界、江苏地界,大家对水是非常小心的。以前猪场淹了,排水就好了,现在猪场想尽办法不让外边的水进来。现在整体的形势,大家都在努力尤其是大集团。比较小的家庭养户,在资金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复养对他们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最近猪苗涨到1700多元,前几个月掉到1500元,现在又回到1700元。其实很容易算他们成本线,1700元的猪苗买进来之后,加上饲料、猪舍折旧、药品等防疫支出(不包括人工),一头猪可能在800-1000元左右,1700元的猪苗加上800元的饲养成本差不多在2500元左右。如果在年底,一头猪的价格能力没办法超过3000元以上,对农民来讲不划算,此外,养猪还有非洲猪瘟的风险。这么贵的猪苗基本上已经是饲养成本的2倍,所以农民的意愿不高也跟这个有关。今年和去年不一样的地方是,去年可见猪非常稀缺,可以预测到主要会突破40元/kg。但今年大家心里比较没底的原因是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降到底有多严重,大家无法准确预测。另外大集团最近的扩张速度很大。当时猪苗可能还维持在1400-1500元的时候,还有人愿意买,现在的猪苗价格以一般农民的经济实力来讲是不会去买的。但是反过来讲,散养户或者家庭农场不愿意补栏,猪苗需求下降,但是价格还在上升,背后原因是各个上市企业都有出栏压力,越大的集团,在政府那边承受的保供压力也越大。平时我们受到政府政策很多照顾,那现在当然也要协助政府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尽管猪苗价格较高,但还是会有公司愿意高价购买。
今年和去年不一样的地方是,去年可见猪非常稀缺,可以预测到主要会突破40元/kg。但今年大家心里比较没底的原因是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降到底有多严重,大家无法准确预测。另外大集团最近的扩张速度很大。当时猪苗可能还维持在1400-1500元的时候,还有人愿意买,现在的猪苗价格以一般农民的经济实力来讲是不会去买的。但是反过来讲,散养户或者家庭农场不愿意补栏,猪苗需求下降,但是价格还在上升,背后原因是各个上市企业都有出栏压力,越大的集团,在政府那边承受的保供压力也越大。
今年过年之后,其实已经很少谈论非洲猪瘟的影响。但是谈得少不代表没有,只是说已经这么长的时间,能学会的企业已经学会了,学不会的就学不会了;没有什么特别新的知识来协助做好防疫工作。现在主要还是回归到基本面,回到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疫为主,通过猪舍改造,管理手段来减少发病,更厉害的就是能把拔牙放进新猪场的建设当中;这些事情做好之后,防疫工作基本就到位了。
现在整个行业当中,两极分化。大集团花了一些时间学之后,还是比较有信心把非洲猪瘟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把发病几率压低一点。没有资金的人比较辛苦,因为试错机会很少。现在生猪、引种的价格高,也导致大家更难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大家看到很多新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原本的中型养殖企业反而没有这么冲动。有技术有资本的企业可以活下来,没资本有技术的可能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既没技术又没资本的企业基本在这个行业很难坚持下去。
最近还有一些需要大家关注的地方,端午之后的猪价走势。上次开会有人问我猪价到什么时间会停,会如何变化。正常来讲,清明到端午这段时间猪价会上涨。当时的说法是,如果猪价没上来,意味着需求面极低。看起来今年的状况和往年的周期同样类似。在端午节的需求还是有恢复,应该跟新冠已经被控制住,民生需求恢复有关系。接着就是看端午之后,端午过后到开学前,7、8月这段时间会有些许下滑;在开学前,可能会有一小波上升,然后就是到中秋节了。如果最近猪价的起伏和往年差不多的话,那今年的行情基本与往年无异。也就是说,今年年底破30元应该问题不大。原则上,只要看到中秋节时候的走势和往年相似,那到今年年底应该还要比之前再高一些。
主持人2:我补充两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点,就是行业产能恢复速度和关于猪价支撑的看法。我们认为本轮猪周期的猪价下跌,未来就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和历史周期一样,逐级下跌;第二种情况是通过大量三元母猪的回交达到阶段性产能供给快速增加,但是后面因为三元猪的成本较高--大概22-24元/公斤的水平—所以猪价会长期保持缓慢下跌的趋势,直到合格二元母猪不断替代三元母猪。所以未来有两个价格值得关注,一个是三元母猪的成本价,回顾历史周期,最终产能被弥补,价格回归正常,都是靠二元母猪的增加带来的产能增加,最终供需缺口收窄,价格回归正常。但是这轮周期比较特殊,父母代及以上,在这轮非洲猪瘟中存在较大损失。全国核心育种场,都有较多产能下滑,这和行业内评估的产能下滑、能繁母猪下滑大概是一个水平。非洲猪瘟对不同代际猪的无差别伤害,使得产能恢复受了很大的阻碍。现在一定要从GGP到GP再到PS这样一个完整转变,合格的二元母猪才能出来,跳过任何一代都会使产能增加面临较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体现在成本上。从涌益咨询数据来看,45%的种猪都是由三元母猪来提供,所以在今明两年长时间跌破22-24这个成本线的概率是极小的。第二个是外购仔猪成本线。长期来看外购仔猪在行业会一直持续,越到后面我们觉得外购仔猪的人会越来越多。从我们当前的情况来计算,无论外购仔猪价格跌到1500元,1200元还是1000元,外购成本保持在二十以上,比如说23-24左右,我们觉得这是极大概率事件。因此我们想要阐明一点,未来我们认为在中长期内,比如说明年,三元的成本和外购的成本是非常好的能代表咱们行业当中至少50%产能的成本线。如果50%以上的成本线都在22-24元以上,明年价格的底线就比较好判断了。
第二个是关于咱们现在行业产能恢复速度的问题。如果能用三元来提升产能,大家就可能觉得未来提升会很快。其实这里面大家需要关注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合格的固定资产产能。我们现在看大多数的已经能够成功防控住疫情,或者说能够较好的有把握的掌握疫情、控制疫情的一些企业,他们对于合格的固定资产的认知特别高。包括我们去参加牧原股东大会,包括我们和中粮肉食交流,他们都说合格的固定资产是防好非洲猪瘟的一个首要可能和基础条件。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都在加速扩张,但是大家会发现他们收购的和新建的比例相比是非常低的。行业中很多的比如说现在在大幅扩张的这些聚落式企业,包括牧原,有些可能是因为自己企业风格的问题,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自建。有些不排除外购或并购,但是大家会发现他在这个过程中外购或者并购的量和自建的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连10%甚至5%占比都不到。核心原因是现有的这些猪场很多能够卖给他们的就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猪场出了问题,洗消或者重新再来一遍的过程非常复杂和麻烦,还不能完全把风险给掌控住。第二种情况是外购所带来的猪场价格会特别高,还不自己新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三元母猪的确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供应非常多,但是我们现在合格的固定资产产能非常紧缺。如果不紧缺,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行业里很多企业目前最优的策略是采用并购或租赁的方式,把一些能租过来的猪场全部租过来,作为当前无论是放种猪还是肉猪使用,因为他们能够防好,能够获得确定性的利润,但是行业中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反而是大量的这些场被企业并购决策委员会退回或者拒绝。所以我们觉得合格的固定资产产能的建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可能达到非洲猪瘟之前或者未来正常的供需平衡。我觉得整体上行业无论是三元母猪的留种,还是固定资产产能的建设,都需要时间来恢复产能。在这个时间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短期内我们能够给猪价找到一个合理的底(22-24),而且这个底还真不一定会达到。所以就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大家对明后年的猪价,包括对四季度各方面猪价,没有必要如此悲观,现在市场上可能因为看重周期的投资者已经卖的差不多了,我们会发现现在情绪相对来说比原来好一点。
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像无抗这样一些行业性事件,无论在网上还是和行业类交流,大家会发现禁抗对于部分的一些小散户还是会有影响的,主要体现在仔猪生长过程中死亡率提升或者生长速度减慢。大家都知道猪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死亡率是挺高的,当时无论是肠道还是消化系统都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禁抗在行业中可能影响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大,但是我们也一定不能忽视,就像我们前段时间进口一样。我大致测算一下,举个例子,禁抗导致一头猪生长周期多五天,一年2.2批就会多11天,相当于整体全年产能会减少3%左右。3%大家听起来可能感觉不多,但是换到进口,3%可能就是大几十万吨,甚至在行业正常情况是上百万吨的进口量,使得咱们今年三百多万吨进口量的影响大幅缩减。所以我觉得在当前的情况下,包括禁抗这样的一些影响,对行业产能的恢复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延迟,延迟面很小,但是可能放到当前价格上,体现在绝对数字上来讲并不会特别低。
Q A
1. 三元母猪留种产仔育肥之后的成本是22-24元,请问是如何测算的?
A:每头猪的成本,第一个要考量到母猪成本,好的二元猪可能断奶可以到12头小猪,母猪的成本就除以十二,就是断奶时一头小猪的成本。按三元来讲,它断奶的时候大约只有8头,有时会更少。所以二元三元的成本就是不一样的。一头母猪每年吃的饲料成本是差不多的,可是每一胎断奶12头跟每一胎断奶8头的成本分摊差异就会很大。这是第一个事情要考量的。第二个是在三元猪进到生产线,可能这一辈子只生了两到三胎,每胎8头,也就是只有24头。按二元猪,平均可以生四点多胎,每胎12头,可以生大概50只。母猪的引种成本,假设二元是7000元,三元是5000元,7000元除以50头就是它一头猪的成本,另外一个是5000元除以25头,两者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差距是在这些母猪进场之前,合格的二元母猪,可能买一批进来,100中可能会有10头不发情,需要淘汰掉,所以会有变相增加10%的成本。如果是三元母猪,可能会有一半不发情,会有一半的母猪引种成本要交给另外一半的来扛。所以这样算下来,三元猪不一定划算,三元猪的成本其实会比二元猪后代高很多。如果要算的更细,因为母猪特性不一样,它的料比、长速也会不太一样,还会有另外的一个成本差距。简单来讲,大概综合算下来,三元猪成本确实会比较高。
2. 二元核心产业受到很大损失,合格的二元何时会有实质性恢复?
A: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很明确的数据,这要看我们事实上还留了多少曾祖代和祖代的母猪,也就是纯种猪留了多少。如果要二元猪快速增加,最好的策略是把所有纯种猪都拿来做杂交,但是这种方法会损失生产祖代猪的产能。纯种配纯种可以生产纯种,但是如果纯种配杂交就没有办法生出纯种来。我们国家的种猪结构是纯种猪都缺乏,如果要快速地恢复二元的产能,那我们就要牺牲生产纯系的产能,这是个悖论。
现在大家是靠着进口曾祖代,想办法把纯系的产能拉上来。最近两年进口母猪的数据我这里没有,所以没法给你明确的回答,大家可以去查一查这个数据,这个数字很重要。假设我们国家需要三千万头的母猪的产能,我们大概就会需要三十万头进口的纯种做曾祖代使用。各位可以去推测一下,假设我们现在已经有2000万头的产能,那我们大概还剩下20万头的纯种,我们的缺口就在10万头。如果近期的进口量能够在5万头以上的话,原则上是可以把这30万头曾祖代的缺口给补回来的。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替换速度、放松选种标准把另外5万头给补回来。但是曾祖代生出祖代需要一年,祖代再生出父母代,就是二元,又需要一年。所以如果我们能看到曾祖代产能恢复到30万头,再加上两年,是一个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二元供应没有问题的时间点。这是简单的算法,大致上不会差太多。这中间没有考量疫病,考量疫病的损失,时间上还要拉长一点,但不会差太多。
3. 为了快速恢复二元,我们把很多纯种拿来做祖代,这样会不会二元的恢复速度可能快于祖代猪恢复之后的两年?
A:有可能,但是要看市场行情,所有的事情都跟市场行情相关。我们养猪人都很精,只要看到什么情况可以赚钱大家就会去找出解决办法,在肉猪能赚钱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养三元母猪。虽然它成本高,但是利润更高。当猪多了,利润不够的时候,三元猪就不会养了。所以大家其实在行业中都是看价格的风向去决定怎么赚钱的。当猪多了,二元的需求也会有,但可能不会那么强势,这时候就会有比较多的纯种不会拿去做杂交,而是去做纯系的配种。很多事情都是动态的。
4. 除了头部的养殖集团,正常生产的养殖户的育肥阶段死亡率大概是什么水平?
A:一般来说育肥阶段的死亡率都不会很高。如果是从断奶仔猪,大概6公斤左右开始养的话,损失可能在10%-12%左右,能够低于10%都算是很会养、技术能力很不错的。如果是稍微大一点,从15公斤开始养的话,死亡率会更低,应该会低于5%,因为十五公斤以上的猪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这个是没有疫情干扰的情况,如果有疫情,对于散户而言一定是赶紧把猪全部处理掉了,所以这是全有和全无的区别。如果能够顺利养出来,存活率都不会很低。
5. 很多人都担心四季度之后的猪价,从当前的供需情况来看,行业的成本相比于非洲猪瘟之前的均衡肯定是要高的。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行业的成本由原先的13块钱抬升到16-18块钱,猪价的水位也会往上走。
A:我觉得首先要把猪价为什么会涨的前因后果搞清楚。现在我们的很难把猪养活,所以要想办法通过硬件管理、药品投入让猪能够养活。如果说现在大家的供应量都能够上来,导致猪价下滑,一定会导致跟以前一样的情况,没有办法把成本控制下来的人会出局。比如成本是17块钱的时候,一定会先把19块钱成本的人挤出去。19块钱成本的人被挤出去之后猪价就会上来,17块钱成本的人就能存活下来,这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我觉得这个行业的供应链与目前我们的控制能力和产能恢复能力来说,短期是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能够恢复个7、8成就差不多了,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养殖密度。存栏大概就是2.5-3亿的水平算比较合理。母猪也不用那么多,有2500万头也差不多了。新的平衡下来会有新的猪价,周期的起伏会以15-17块钱成本为基准上下波动,未来猪价可能就会按照30为基准上下浮动。大家吃的猪肉会放心一点,但是成本会比以前贵一点。大致上需求方面,摄入量会少一点,但是价格会均衡在大家都能吃得起的平衡价格。然后在新的周期中,大家再想办法从17块钱的成本中学各式各样的技能,看能不能降回原来的15块,把19、20块钱成本的给挤出去,行业形成新的动态平衡。
6. 我觉得三元成本没有22-24,如果是大家培养三元和外购仔猪的成本是一样,就没必要培养三元了。如何量化22-24的成本?
A:除了死亡率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降低。还有两个隐性成本大家一般没有算在这里面。举例而言,从后备到配种的过程中,正常是8个月。但是有部分配种失败,这部分在八个月的时候会拿去卖,即使不算折价,行业平均正常时六个月来买,这其中存在2个月的机会成本。
第二点是,分娩一般正常是在12个月的时候进行分娩,但分娩也存在分娩失败的死亡率,这个死亡率比行业的正常水平也会高一些。把这些机会成本算上去,一头仔猪的落地成本大概是在700多块钱,比原来大概要高400-500块钱。我们行业原来的平均水平的成本大概是在13.5元,加个4.5元就到18块钱的水平。18块钱你会发现我们行业现在三元的养殖效率肯定是要降低的,无论是料肉比还是生长速度肯定是不如纯二元,从生产效率上可能也会有1-2块钱的差异。最后一个就是死亡率的抬升,原来行业平均的死亡率是以15%来算,,现在提升了,这里面也有2元以上的差异。最终这部分的成本算出来就是22-24的区间。未来想要降低的话,要么指望行业平均死亡率的降低,比如30%降到20%,这个水平可能会减少1块多钱的差异。第二个就是效率的改善。
至于为什么要去买仔猪,因为三元和买仔猪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很多人买仔猪是为了赌行情,但是有些可能真的是为了当年的出栏量。如果再去配养三元,时间会比较久。
7. 现在外购和自养成本差不多?现在外购成本大概是在23块钱左右吗?
A:现在外购价格下来了,因为猪价在3-5月份一直往下掉,仔猪价格最低掉到1500。最近因为端午节行情上来了,所以又涨到1700左右,而且还在往上涨。
8. 农业部等很多渠道都有公布能繁母猪的上涨情况,每个月可能增长2%-3%的样子。但是这中间没有区分二元和三元。那目前行业内真正的二元母猪数量是什么情况?
A:我拿郑老师的数量说一下,上个月月底三元母猪的占比数量是45%,预计后面还是会提升,因为后备中三元占比远高于45%,可能有70%-80%。从行业的角度而言,行业内普遍认为去年三季度7-9月份的时候属于疫情还比较严重的时候,行业整体的防疫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改善。假设以三季度末作为改正的时间点。祖代怀孕出来到后背大概还需要八月的时间,所以从去年三季度末到现在可能二元才刚刚开始有。
余总:一般而言我们通过降低淘汰率、提高选种率。每年生产的祖代父母代大概可以增加25%-30%左右,用25%来算,如果今天我们全国母猪的损失只有20%我还留了80%。放宽条件之后,可以增加到25%,那我一年就可以把它养回来。如果今年我们国家的缺口是50%,我们只留50%,那就需要两年。按照这种方式去放宽条件,让他自然弥补的话,没有三年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三年中族群还不能减少。考虑到疫情在发生,时间还需要更长一点。
9. 以往看猪价下跌,第二年的平均售价比第一年最多跌20%。这可能跟过去的恢复速度有关系。这个规律在明年看今年还会成立吗?
A:我不敢妄自揣测跌幅。但是我觉得在今明两年,我们预测最不准的原因是在需求面的变化。以往的历史记录是一个需求相对稳定的状况,单纯看供给面我们可以猜得出来。今年我不太敢猜猪价的一个原因是今年需求面是比较超过我对于行业的认知。不是猪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政策问题和疫情的管控问题。
如果不考虑需求端,按照正常的防疫水平猪价应该会在30多块钱上下。不会比30低多少,也不会高到哪去。
10. 明年的猪价好像也不会比今年差,因为年初的母猪的数量基本上决定了整年的供应量和猪价,现在每个月能繁母猪增长2%,一年到年底可能也就增长24%。但是有45%是三元母猪,效率还要减半。这样推算下来,明年产能和MSY的数据,是否和今年不会有太大差距?今年猪价30元,明年也会持平吗?
A:假设每年2%,开年2000万头母猪,一个月就是40-50万头,也就是今年底明年初的时候大概是2500万头左右的母猪:2500*18(MSY)=45000(万头),即全年出栏量3-4亿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乐观的预测了。所以缺口还是有的,今明两年最大的问题在进口上,今年的进口会受到新冠的影响,不会像一季度时这么旺盛,整个猪肉供应会是一个问题。这就是我觉得明年猪价不会太差的原因,确实不太容易很快恢复。
11. 明年为什么母猪只增加500万头?如果全年出栏量3.6亿头,理论上来讲应该有1.8亿头潜在母猪,那为什么只有500万头增量这么少呢?
A:现在的发病场都是很难被用来复养的猪场。所以更多的希望是寄托在大集团规模场的出栏上面。除了建立母猪场,还要建立育肥场,从母猪场到配套育肥场全部建完,一头母猪大概需要花费3万元:500万*3万=1500亿元。最近大集团都在投资,总共加起来才几百亿。500万头母猪,代表需要投资1500亿元在盖猪场上面,还不包含引种的费用。但是现在大集团和上市公司这么用力投资,也才不过几百亿。所以我不认为500万头是一个很容易达成的数字。猪很容易生出来,但是要找到合格的产能把这些猪养大,很难。
第一个,拿出这1500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二个,要有相对的人力和物力来建造这1500亿的猪场;第三个还需要有土地,新地要去做性质变更,也需要相应的处理。如果做现有猪场的改造,也需要把猪场推掉重建,也要时间。所以有很多客观因素在制约产能恢复。养猪业达到7亿头,花了多长时间;现在要求3-5年的时间内把这个产能重新建立起来,这个不可能。如果靠规模场,大概投资额达到1万亿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7亿头产能。
2019年1月派斯通的姚总测算过,现在猪场建造的速度很难跟上需求,一年大概能建造10%-15%左右。
主持人2:说到这里我也想提两个点。首先,余总他们公司本身也在新建厂房,而且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工作,余总都有从事过,他对行业的感觉特别好。我们了解到的数据也是这样子的。
其次还有几个点需要留意。第一,我们看到了上市公司扩张,大型企业扩张,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我们行业速度,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全行业最好的产能恢复情况,所有资源都在向其集中。第二,很多投资金额是分期的,但地方政府在宣传的时候,是按照投资总额宣传的。第三,上轮周期,2016年的时候,猪价均价18元/公斤,行业平均成本13.5元/公斤,一头猪按120kg来算,相当于头均利润500元,所以7亿头猪相当于能挣到3500亿元,这些利润里面体现到产能扩张又是多少呢?当时我们以7亿头为基础的情况下,可能环比产能增加速度也就是10%-15%,大概就是6000万头-1亿头,一头的固定资产投资1000+,对应大概900亿-1500亿。这里面固定投资的金额和余总所说的也是对得上的。
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上市公司如何高速扩张,保障供给,但我们意识到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钱、地、猪、人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第一,对大部分除了头部之外的其他企业,资金仍然是一个问题;第二,对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仍然还有很多其他客观因素在限制产能扩张。
12. 上次电话会议谈到中粮肉食,我们一直担心这是国企,效率差一点;但其实他们MSY、完全成本的数据都非常好。那现在对国企效率低这个事,态度有改变吗?
A:从我们一直跟踪的情况来看,对于牧原、中粮肉食这些逐渐掌握防控技术的企业来讲,我们总结下来有几个点非常重要。
首先,行业当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到现在还做的差强人意?核心原因是体系的问题,这个体系在最初搭建的时候就没有重视生物安全,或者是出于资金或观念的限制。如果到后面再来补的话,就很困难。生物安全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牧原、中粮肉食这些企业在最初探索的阶段,就已经把生物安全防控考虑进去了。
第二,合格的固定资产投入是生物安全防控的基础。虽然理解起来这就是投了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个钱也分大小。举个例子,如果是要把猪场推倒重建,这一进一出,其中时间、市占率、公司利润代价都非常高。其实我们的观点一直都没有变,中粮肉食算是行业内第三个实现了生物安全有效防控的企业。无论是企业自己公布的数据,还是通过我们草根调研了解到的数据,都得到了相互映证。
余总:不要小看中粮肉食,他们的专业经理人都是我前公司的大前辈,他们是国内最早接受现代化养殖观念和生物安全观念的人。
13. 行业生产成本现在在什么范围?单纯看非洲猪瘟导致的死亡率,今年能达到什么水平?
A:现在行业生产成本最大的变数在淘汰率,死亡率以及是不是外购仔猪。抛开外购仔猪不看,现在合理的成本控制在20元以内是不错的。以前3-4元的成本,外加防疫和硬件设施的投入,原则上一公斤的成本要上升到15-16元。单纯考量到新设施的投入在16元左右,为什么说20元是不错的是因为多了大概25%的死亡率的考量在里面。如果这个场因为疫病或非瘟损失25%,我认为这个场算控制的不错的。按18、19年的数据来看,发病的时候,一年有80%的场会受到不同程度,如果能控制在25%,是远远跑赢大盘。所以我认为能够把自繁自养成本控制在20元以内都是不错的成本,如果是上市企业,我的追求会高一点,希望能够压到18元以内,因为疫病的损失增加10%-15%,这是我们在努力的目标。
大家已经接受非洲猪瘟这件事情,最近哪个比较严重,大家可能会知道。发病之后,大家的处理方法趋向于淘汰病猪,赶紧卖掉未发病的检测合格的。政府的新文件也允许扑杀发病猪。现在死亡率不会太高,大家在检测方面的速度反应比以前快,来减少损失,已经不是发病后多严重的问题了。现在夏季大家碰到的,可能是陆陆续续要处理的。死亡率多少,损失多大,已经不是重点。
14. 今年雨季期间和去年雨季期间相比,非洲猪瘟的严重程度如何?
A:今年应该没有去年严重,因为剩下的猪场不多了。二是疫病之间有平衡点,密度下降之后传染或发病的概率会降低。我觉得现在南方还是会有新的案例发生,但是没有当时严重。今年也有一个特色,最近的猪是为了明年过年养的,在前几个月猪价高的时候,进猪苗的人相对没那么多,散养的部分不会像去年第一次遭遇非洲猪瘟一样,南方会好一点。河北需要去关注,因为河北过去并非养猪大省,但这几年大型养殖企业的投入较大,如果河北疫情严重,对大型企业可能会产业一定的影响,这是需要关注的事情。
15. 行业成本下降趋势需要关注的最关键的一到两个因素是什么?如何监测?
A:行业成本的下降,可能要考虑走另外的途径。打个比方,我们能不能去控制外在环境。过去在养猪场外在环境控制较差,只能去接受旁边其他猪场。我们要考虑的是周边的小猪场已经消失,只剩下集团养殖模式,集团和集团在同一区域会不会形成良好的交流,彼此合作有时候是可以降低生物安全成本的。二是未来会不会有好用的疫苗。疫苗对成本降低作用显著,但我认为疫苗短期内不会出来。剩下的是关于规模和布点的控制。现在猪舍要控制非洲猪瘟,我们要做到方便拔牙,必须提高建筑成本。各个公司在猪舍设计上如何合理布局需要做更精细的测算。这些会影响到成本。
主持人2:辛苦余总和各位投资者。余总分享了很多,包括从实业角度和个人工作层面角度来看,我们也觉得优秀龙头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是朝着低成本、高ROE的方向在持续前进。因为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学效率的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优秀企业超额收益的来源。在当前猪价未来阶梯向下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看重行业的长期逻辑。长期逻辑的落脚点一定是公司的利润,包括未来可能存在的分红,以及在未来分红的大背景下可能存在的持续成本下降的可能,甚至包括食品化的预期。越往后来成本下降,越是优秀企业擅长的领域,因为有些成本下降的方式,一般的散养户和企业做不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行业趋势性机会还是非常高的,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猪价从26元涨到34元,大概涨了一个月了,但是我们的股价在不断地回调和盘整,包括雷轶也重点讲了牧原等公司交易量的情况,包括我们和市场上交流下来对情绪上的判断来讲,我们认为未来猪价可能会存在波动,但生猪出栏一定是趋势性向上的,而且未来在绝对数值上也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增长,包括单月利润十分可观。在当前悲观情绪刚过、行业情绪刚刚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觉得当前还是非常好的布局时间点。生猪养殖板块,无论是当前具有安全边际的PE,还是从牧原当年已经走出来以量补价的逻辑来看,我们觉得他未来市场空间很大。谢谢余总,谢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电话会议,希望各位投资者对以牧原为代表的这些优秀养殖企业、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企业多多关注,我们坚信现在是非常好的布局时间点。 正邦、天邦、傲农生物唐人神金新农大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