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央行下调了MLF的利率10bp,未来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走低;2月20日早间,央行如期“降息”,将一年期LPR利率下调10个基点,报4.05%,五年期以上LPR利率下调5个基点,报4.75%。

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仍有预期。

此外,昨日,央行公布的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其中,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

社融和信贷的超预期增长,或将对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利好二

2月14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再融资规则。

最大亮点是本次修订调整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和锁定机制,这两项也被认为是目前再融资市场最核心的制约。修订后的规则放宽了再融资发行价格的折扣率,并大幅缩短了持股锁定期,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同时,正式修订后,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从原则上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提升至30%。

这将对A股市场流动带来提振,尤其中小盘。

利好三

随着A股的走强和市场情绪的回暖,各路资金不断进场。

今年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达835.48亿元。其中,2月3日,开市首日市场恐慌性大跌,北向资金又一次低位扫货成功,当日净流入金额达199.32亿元。

从长期来看,外资流入的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现在外资对A股的配置,在全球资产中的比例只有2.5%,而中国GDP在全球GDP中的占比超过了16%。2019年中国GDP已经接近100万亿元,因此外资对A股仍然是严重低配的,将来外资还会不断的加大对A股以及中国债券的配置比例,实现从严重低配到基本标配的过程。

此外,两市融资余额连升4日。2月20日,两市合计10755.9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09.94亿元,刷新了2018年1月以来的新高,显示出投资积极入市的热情。

利好四

爆款基金刷屏,市场不缺钱。

19日,陈光明的睿远基金单日销售超1200亿,打破公募申购纪录,配售比例仅为6%左右;2月20日,中邮科技创新精选、安信价值回报三年的新基金双双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加上本周已宣布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2月份就有27只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截至2月20日,2月份已有21只新基金成立(A/C份额分开计算),合计规模429.86亿份。其中,混合型为358.06亿份,占总募集规模的83.3%。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发行总额已经超过1434.52亿份,占比68.46%。

权益基金的持续热卖,将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总之,今年A股市场是投资大年,并不会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上证指数在站稳3000点之后,将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

投资方面,可重点关注短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运、酒店、食品饮料,而长期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影响的龙头公司的修复机会。大金融尤其是券商则是对资本市场改革和市场全面行情弹性最大的板块。另一个大主线是,近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将主要是科技基建,尤其在今年要完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促进下,后续政策或对新基建有所加码。

最后,在简单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