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的前半生中,最绕不开、也最难以面对的是妈妈。[淘股吧]

我出生是在夏天,那个时候也巧了,跟妈妈一起大肚子的孕妇们清一色生的都是男孩,这让本来就有些重男轻女的她多多少少有点幻想,觉得自己也会是她们中的一员。

燃鹅,命运并没有给她“也”这个机会,而是赠送了一个大意外,于是乎,我成了她们学校以及奶奶家那边,扎堆出生的小男孩中唯一的例外。

妈妈嘴上不讲,其实我知道她心里是憋着一口气的,小时候她对我最多的要求,就是要考到多少多少名,要超过谁谁,要给她争气。

这个谁谁,一般是她熟人的孩子,括弧,男孩。而所谓的争气,主要是要让奶奶知道,这个孙女并不比孙子差。

她一直觉得奶奶对孙子孙女差别对待,比如吃饭的碗不一样大,分的白煮蛋都有大有小,丝毫不多想一下,堂哥已经好几岁,我吃饭还要喂,饭量不同碗自然不一样,而一定要煮出一模一样的蛋,也太为难母鸡了。


这种不能比男生差的教育,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突然有一天她就慌了,因为发现别人家的姑娘,都带男朋友见家长了,而我五十米之内,连个公苍蝇都不敢嗡嗡。

别人家的闺女,对着异性会不由自主的撒娇依赖,而她女儿,看男人的眼光永远都敌对的像要喷火似的。

这样下去可不行,首先她向我表达了“为啥不谈个恋爱”的不满,大人不让谈,可以偷偷谈嘛,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鸭。听完,一口老血还没吐尽,她又来了一句:“女孩子,不要太要强,要弱一点,再弱一点。”

工作之后,她教导的最多的话,变成了“不要好强,不要出风头,最好在单位里一点存在感都没有。”画风突变得让人不禁疑惑:“这还是那个女儿考不过小男生,回家就要挨揍的妈妈吗?”


几年后,我开始慢慢理解了母亲的这种变化,社会对男性女性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男生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忙着要给他存老婆本,然后教育他们以后要养家糊口、挑起责任感的。

而女孩子则被认为是,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对事业和财产并没有过多规划。久而久之,明明是受教育程度、生活起点都差不多的男女,几年之后差距慢慢拉了开来。

最明显的栗子就是,同样是辛苦赚大钱,妈妈的朋友可以四处跟人家得瑟,自己儿子多么多么厉害,而我妈一个字都不敢吭。

因为她潜意识里觉得,女孩子能赚钱不是啥好事,一来更找不到对象了;二来人家会产生不好的联想,觉得这钱来路不正。

不正你妹。


但也不能怪他们,普通人的家庭,父母见识有局限,他们能传递给孩子的认知大多是比较浅的,比如让你做个老师、公务员、医生啥的,稳定又饿不死,这就都属于生存层面的认知。

再比如,让你一定要努力,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获啥的,真相是,阶层摆在那里,你单打独斗再努力,也就是从泥瓦工努力到包工头的级别。

我相信,我这种分裂式的成长经历不是个案,也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迷茫:不甘平庸,却又不知如何出头,想学新知识变的上进,却又不知道学啥。于是乎,两种情形出现了,

01

第一、“造人设”式的学,这方面,胖友圈是案发重灾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下午茶、插花、烤蛋糕、油画之类的爱好学特别流行,照片po出来,无论是构图还是色调都相当精美。

内容之高逼格,让你瞬间觉得晒照的是哪家午后悠闲的贵妇,而不是余杭某私企小前台,对不起,没有歧视之意。

这样的学有用么?有,前提是,你已经衣食无忧,或者在职场站稳了脚跟,急需小点缀照亮枯燥生活。


如果你连下月租金or房贷都还在发愁,硬拗岁月静好的白富美人设,显然没必要,因为这些玩意门槛太低了,是个女人都能学啊。

你要学的,是能提高你吃饭水平的硬家伙啊,在自身的领域专注、拼搏,做到有影响力,甚至是极致,这可比学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酷炫多了。

不信你问问男生,脸蛋身材差不多、原生家庭同样有硬伤的樊胜美和安迪,一个会插画烤蛋糕,一个会外语懂收购,他愿意娶哪个做媳妇?

02

第二、“假努力”式的学。

公主号开设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宝儿加我,说受我们影响很大,目前正处于迷茫期,要不要也考个研,或者出国读个书。实话说,这种问题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以我为例,我第一次萌生考研的想法之前,国内房地产大热,金融也出于周期性上升期,学经济出身的人行业面很广,到底是跨向地产还是金融,脑海里曾做过激烈的争斗。

但那时我已经用业余时间研究了很久的房地产投资,也向知名炒房团讨教过有用的经验,所以我的决定是:

做地产,政策依赖性太高,真想去投资,跟着高人有样学样就可以了,但论职业潜力,还是金融大一些,于是果断去考了。


读二硕是因为我意识到专注二级市场有一定的局限,一直在这一亩三分田里刨食,要么做不大,要么做大了进去了,我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金融+其他行业”有没有可能。

彼时很看好互联网行业,奈何再跨步子太大,容易劈叉,于是就决定,要么多看看,投一些可靠的项目也行,实在不行,就找个从事这方面业务的老公。

外人看来,我读了金融经济两个硕,又拿了个项目管理类的剑桥研文,之后还去读博,看上去并没有产生多少效益,学费跟打水漂差不多。

但内在究竟有没有提升、提升了多少,只有我自己知道,你觉得没有回报是你觉得,实际上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哪个风口我都没错过。


所以,读不读书考不考研,取决于你的实际需要,如果是要做教授,那么当然学历越高越好,如果是职业需要,当然训练越专业越好,该读的当然要读。

但如果只是为了逃避现实,不想面对生活压力,不想找工作,去考研,不想找对象,去考研,哥们那真没必要啊,那不是求发展,那是假努力啊。

成年人出社会,比的是综合实力这张毕业证,跟谁读书多就能更成功没关系啊,学计划要跟着整个人生规划走,醒醒啊喂。

我是路径依赖很南受的分割线

我A今天好硬好刚啊,欧美一片哀嚎,它能逆势突破3100点,这一个重要关口,不仅让满3000减100的打折翻篇了,还解放了这个点位万亿的套牢盘。

全天成交量8000亿,破新高啊破新高,真金白银进场了,还怕个毛线啊,干就完了。

题材上,特斯拉成最强风口,降价利好再加上券商研报的集体吹,供应商概念股纷纷涨停,产业链相关的钴锂、充电桩、零部件等强势得很。

关于这一题材,我们在平安夜的那篇《讲个大佬轶事……》里明确的讲到了对它的看好,以及接下来看好的中长线另一个题材,以下是截图:


#大佬文摘要#

具体个股,我们小树林详聊。


其实,不管炒股也好,深造也好,伢伢接触过穷人,也接触过富人,发现他们最主要的差别,不是在智商和情商上,而是在见识上,最能拉开差距的区别就是,眼光是长远的,还是短视的。

有的人心太急,恨不得付出一点,就马上见到效果,最好一次性成功,否则就是亏大了,就是遇人不淑。

这种害怕失去的心态,永远成不了大事,也不会成功到哪里去,就算凭运气成功了,也会凭本事亏回去。


眼光长远一点、格局大一点,做事情多想想:我从中得到了什么,而不是失去了什么。

就以我们的股池小树林包年服务和“后院八卦”为例,前者今年起改变策略,主要分享一些中线股的筛选逻辑和买卖点分析,后者则是分享围脖和公主号中无法公开的内容和专题(你懂的)。

以孙宏斌孙大圣为例,只要他一天没出大事,市面上的报道永远都是正面的,而我们的八卦文,就偏偏从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入手,讲讲他为什么那么敢买买买,为什么那么有钱。

能上的了台面的成功经验都不是经验,桌子底下悄悄小范围流传的,才有可能是真正的干货。

当然,这两项服务都不是无偿的,具体金额可以扫以下码子咨询,一句话:花钱投资自己的脑子,是一件从来都不会亏损的事。


我们不光分享知识,还私享见识。知识和见识是不一样的,很多人缺的是见识,而不是知识。
获得知识看看书听听课貌似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阅历、圈层和见识,你领悟不了那些知识。 伢伢想把自己这些年亲身经历的、周游列国接触到的那些人生真相提供给你。这些内容里,哪怕是不起眼的一句话,只要对你人生有启发,那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