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收益来自股价上涨和现金分红两部分。股价上涨带来收益,很好理解,可是分红真的能给股民带来收益吗?表面上看,分红给了股东一部分现金收益,但是在分红之后,股票价格要相应除权,所以实际上股民持有的股票权益总量是不变的。这就是把左口袋的钱换到右口袋的过程,这真的能给股民带来收益吗?[淘股吧]
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很久,也想寻求答案,看了很多成名大V和淘股吧上的著名淘友们有关分红的说法,有奉为圭臬的,也有嗤之以鼻的,看完感觉更乱了。
于是我决定自己用数据模拟来寻找一下答案。因为我本人并不会编程,所以整个模拟是用excel进行的,数据也是假定的。虽然方法简陋,肯定要让各位大佬见笑的,但我觉得这我的表还是能够完全模拟分红,除权,以及拿到现金之后是复投,还是做其他选择的过程,所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话不多说,下面开始介绍我的模拟情况吧。
说过程之前还是先说我的模拟得出的结论吧:分红对于小散来说,基本没有意义,甚至可以说有害......
第一,股票的投资收益只取决于股价的涨幅,除非能为分到的红利找到收益率高于手中股票涨幅的资产,否则分红没有意义。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能找到这种资产,更好的选择应该是卖掉手中所有的持股,全部买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可以极端点说,只要股票涨幅足够,最好压根就别分红。那么可以引申出来的结论就是,无脑买入高分红,但是股价滞涨的银行股(比如$中国银行(SH 601988 )$)或者周期股(比如$中国神华(SH 601088 )$、$陕西煤业(SH 601225 )$)吃股息,并不是一个好策略,而如果是认为这些股票会迎来估值修复的上涨,倒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第二,如果找不到比手中股票的股价涨幅表现更好的资产,那么分到的红利就应该无脑复投。
第三,从红利复投的角度来看,高成长股票的分红是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一种变相稀释。因为很多中小投资者的红利金额压根还没有达到复投的最低限度要求,那么在每年分红之后,他们必然有一部分资金无法再买入这些优秀的股票,也就无法再享受这些优秀股票的涨幅。举个例子,现在买入一手贵州茅台的资金接近12万,我A很多投资者的资金估计连买入10手就比较吃力了吧。就以买入10手来算吧,如果茅台的分红率也是5%,那么得到的红利只够买50股左右,不够1手,无法复投,那么这一部分资金自然就无法再享受下一年茅台的高回报了。对于大佬们来说就不一样了,每年的分红就可以大笔复投,继续享受茅台下一年的涨幅。那么长此以往,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只能越来越稀。(这里举茅台的例子绝不是吹捧茅台,只是因为茅台股价高,并且近今年涨幅都不错,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小投资者拿到分红之后的尴尬)
说完结论,说我的模拟过程吧。 要说明的是,我的模拟起点数据是假设的,假设一位股民在第1年持有1000股,股价为10元/股,那么在开始的时候,这位朋友持有的权益数额就是10万元人民币整。虽然数据是假的,但是并不影响模拟过程的有效性。因为分红必然涉及到是否复投的问题,所以我的模拟过程是分两类的,第一类是不复投的做法,我称为现金法,第二类是复投的做法,我称为复投法。两种做法的模拟过程自然是不同的,我分别讲一下模拟过程和模拟结果。
现金法模拟过程:①计算期末分红前的股票价值=期初股价*股价涨幅*持股数量=期末除权前股价*持股数量(股价涨幅是我设定的,是整个模拟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参数,为了简便,我是假定在各期的股价涨幅是相等的,后面的分红率、现金资产收益率也是如此);②计算期末分红金额=期末除权前股价*分红率*持股数量(分红率也是我设定的,也是整个模拟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参数);③计算除权后股价=期末除权前股价-期末除权前股价*分红率=期末除权前股价-每股分红金额;④给定一个现金资产的收益率,用于计算这一期分红得到的现金在下一期能够获得的回报。以上就是每1期内模拟的过程,然后通过把上一期的结果迭代到下一期继续模拟,就能得到长期的回报结果了。
好了,计算过程讲清楚了,下面个大家用我前面提到的假定数据算一下。这里我给定的股价年涨幅是15%(在我A,这样的年化回报也不低了),分红率是5%(现在很多大V主推的银行股分红也就大概是这个水平,也不低了),现金资产收益率是2.5%(参考市面上大多数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正常水平)。
按照这个数据,那么在第一期末:分红除权前的股价为11.5元,这位股民的权益总和为11.5元/股*10000股=115000元,年化收益率15%。现金进行分红过程的计算:每股分红金额=11.5元*5%=0.575元/股,红利总额=0.575元/股*10000股=5750元,除权后股价=11.5元-0.575元=10.925元。在完成分红与除权之后,这位股民持有的权益总额=股票+现金两部分,分别价值10.925元/股*10000股=109250元,现金红利5750元,合计115000元,年化收益率也是15%。我们可以发现,分红前后,这位股民的权益总和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从纯股票的组合换成了股票+现金的组合而已。并且无论是否分红,年化收益率都完全等于股价在区间内的涨幅,分红没有给股民带来任何额外收益。
以上是第一期的结果,我们把这个结果代入第二期继续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更加令人失望。第二期末分红前,股价上涨至约12.56元(省略了两位小数后的数字),该股民持有的股票价值为125600元(还是1万股)+5894元(第一期末的红利金额按照2.5%的金额增长之后),合计131494元,与第一年末相比,收益率为14.34%,两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4.67%。继续按照5%的分红率分红之后,除权股价约为11.93元,每股红利为0.63元,分红除权后持有的收益总量为股票119300元+当年红利6300元+去年红利进过现金收益后增长得到的金额5894元,合计131494元,当年收益率同样为14.34%,年化收益率同样为14.67%。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年,分红同样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任何额外的收益。甚至与第一年15%的收益率相比,第二年的整体收益率还有所下降。
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第一年所得的红利投资者并没有复投收益率更高的股票资产(15%),而是选择了收益率更低(2.5%)的资产,这样自然拉低了整体的投资收益率。并且随着低收益率资产的比例越来越高,整体收益率也会持续下降。
模拟到这里,基本可以对应我在这部分里面提到的第一条结论:股票投资,核心收益还是来自于股价本身的上涨,跟分红率高低没有关系!!!!
接下来我再讲一下复投法,也即每年分到的红利尽量复投原来股票资产的做法。注意!!!我这里并没有说是全额复投。为什么?因为复投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有部分资金因为无法进行复投。还是拿茅台举例,假设某年你的分红数量刚好可以复投购买189股茅台股票,那么实际上你能复投的数量只能是100股,剩余价值89股的红利就无法复投了。在我后面的模拟过程中,也会考虑这一点。
复投法的模拟过程如下:①计算期末分红前的股票价值=期初股价*股价涨幅*持股数量=期末除权前股价*持股数量(股价涨幅是我设定的,是整个模拟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参数,为了简便,我是假定在各期的股价涨幅是相等的,后面的分红率、现金资产收益率也是如此);②计算期末分红金额=期末除权前股价*分红率*持股数量(分红率也是我设定的,也是整个模拟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参数);③计算除权后股价=期末除权前股价-期末除权前股价*分红率=期末除权前股价-每股分红金额;------------前面三个步骤和现金法实际是一模一样的,从第4步开始不一样----------;④计算红利能够复投的股本数量;
好了,复投法的计算过程也就是这样了,下面还是用我前面提到的假定数据算一下。这里我给定的股价年涨幅是15%,分红率是5%,现金资产收益率是2.5%。
同样在第一期末:分红除权前的股价为11.5元,这位股民的权益总和为11.5元/股*10000股=115000元,年化收益率15%。现金进行分红过程的计算:每股分红金额=11.5元*5%=0.575元/股,红利总额=0.575元/股*10000股=5750元,除权后股价=11.5元-0.575元=10.925元。能够复投的股本数量=5750元/(10.925元/股)=526股,那么实际上能够复投的数量只有500股,剩余现金287.5元。那么分红并且复投之后,这位股民的权益总和为股票:10500股*10.925元/股=114712.5元,现金287.5元,合计同样为11500元。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分红没有带来一毛钱的额外收益,所有收益都来自于上一年股价15%的上涨。
那么到了第二期末,情况如下。分红前股价继续按照15%的速度上涨至12.56元,持股数量变为10500股,持股总价值为131880元,加上上一年红利剩余现金经过一年增长后的金额大约295元,合计132175元,对比上一年收益率为14.93%,年化收益率约为14.96%。分红复投之后,红利金额为10500股*(12.56元*5%/股)=6615元,除权后股价约为11.93元,能够复投的股本数量为也只有500股,复投剩余现金650元。最终权益如下:股票11.93元/股*11000股=131230元,本年度剩余现金650元,和上一年度生育现金投资本利和约295元,合计132175元,对比上一年收益率为14.93%,年化收益率约为14.96%。后面历年的推演过程我就不再写在这里了,结论是一致的,文末我会贴表。
我惊奇地发现,即使是选择复投,分红也没有带来任何一毛钱的额外收益,还是纯粹地左口袋换右口袋。另一点发现则是,复投法下收益率确实比现金法的收益率要更高,这种高收益的唯一来源,仍然是股票的15%,因为复投法尽可能地将现金投入到了收益率更高的股票上,所以拉高了整体的收益率,这里就引申出我的第二个结论:如果你找不到比股票收益率更高的资产,那么面对股息,复投肯定要比不复投强。前面也说过,因为100股最低交易限额的存在,所以总会有部分资金无法完成复投,所以收益率也无法达到15%。同样地随着低收益率资产的比例越来越高,整体收益率也会持续下降。这种交易限额对于小资金来说无疑是更严重的(本来持股数就少,分红百分之几都没一万块,拿什么复投……),所以这里引申出我的第三个结论:分红小散来说,可能是一种变相地稀释权益,实际上对于小散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持股涨涨涨,然后不分红,让自己有限的资金永远全额坐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上.......
最后贴一下我做的模拟的部分结果和图吧:
一、文章中提到的模拟情况,分红没有带来任何额外收益,如果股价涨幅高于现金收益率,那么复投法会优于现金法。股价涨幅高于现金收益率的情况下,分红率越低越好,不分红最好。(这种情况的模拟也有做,表就不再贴了)

三、如果现金收益率能够跟上股价涨幅,那么分不分红也无所谓,收益率恒定=股价涨幅=现金收益率。现金法与复投法收益无差别。此时,分红率高低无所谓,不影响收益。

三、如果现金收益率超过股价涨幅,现金法一定由于复投法,并且分红率越高越好,最好的做法就是马上卖出所有股票,全部换成高收益的资产。

四、两张有意思的对比图。
可以看到,银行股的投资结果是被碾压的,当然我知道,任何一只成长股,保持20%的增速50年也是很难的,但这里只是画个图做个对比。从收益率来看,由于分红的存在,并且在这里设定的现金收益率是始终低于股票涨幅的(在现实中这是合理的,不然各位淘友们还炒股干嘛,持有现金就好了),所以无论是采用复投法还是现金法,总会有一部分本金无法享受股价的高速增长了,所以长期收益率都会缓慢下降,但是复投法的下降速度可以慢很多。所以再次回到我的标题吧,股息的意义真的不大,甚至可以说毫无意义,要想获得高收益,还是得要买入成长股,吃股息的策略也并不靠谱......




我是小白一枚,这篇文章也很粗浅,很多因素也没有考虑,比如说没有考虑复投的时候追加资金,没有考虑分红的税费,没有考虑股价的涨幅在各年的波动很大等等,结论不一定非常站得住脚。欢迎各位淘友拍砖,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