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股吧]


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昨天终于下决心清仓洋河股份一心堂,加到了格力和平安。之所以要“下决心”,多少是因为沉没成本作怪。一心堂和前段时间清仓的宋城演艺都曾花费我不少时间研究,一旦清仓,意味着这些时间的浪费。转念一想,若舍不得沉没成本,可能要付出更昂贵的机会成本,且研究公司的过程中,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投资结论,过去两年对个股的学研究扩宽了我看公司的角度,理清了部分行业核心经营数据的辩证关系。
洋河16年12月建仓,近3年总收益35%;一心堂18年2月建仓,总收益-3%。目前持仓:招行、格力、平安、海康、万科、分众、福耀、中概互联H股ETF
这个持仓结构和理想中的状态还有距离,周期性行业比例太大,行业相关性强,缺少弱周期行业,预期市值波动会比较大。然而中意的弱周期公司以目前估值完全无法下手。
比如大健康中的恒瑞、爱尔眼科,毛估估若以目前价格买入要长期保持每年30%的增长才会有不错的回报,恒瑞和爱尔过去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25%和32%,要继续长期保持30%年增长常识上判断难度不小,恒瑞也许有一定的可能性,爱尔眼科这几年的增长过程中不断加大的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从10年前的12%到现在的37%,近年资产净值损失大幅攀升,过去10年ROE约16%,一旦停止加杠杆,增速马上会掉下来,预计未来长期保持30%年增长的难度极大。
即便未来几年这两家公司还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以目前的高估值若遇到全市场调整,下修的幅度恐怕也非常惊人。也许有人说,恒瑞在15年股灾时也没怎么跌,可那时恒瑞PE才50倍,现在是85倍。18年6月恒瑞PE达到86倍,之后调整中跌了40%,并不如15年抗跌。
比如大消费中的海天和茅台,目前的价格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我都不愿意拿手里的公司置换。我测算过海天和茅台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未来10年要达到年化15%的收益,海天需要在目前价格打5折买入,茅台需要打8折。
酱油和白酒这样供给和需求十分稳定的传统行业,60倍和40倍的市盈率,绝非常态。即便股价不跌,也需要时间平衡估值,短期难有超额回报。
看多和看空的观点任何时候都有一直在,只是在股价上涨的时候,看空的观点被暂时搁置,股价下跌时,看空的理由就会涌现。我们无需猜测市场,但要怀有常识。以风险为导向看投资机会,而不是以收益为导向。
说回清仓理由:
一是想继续加大个股研究深度,之前的持仓太多,精力无法覆盖。目前持仓后续可能还会再继续小幅缩减,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第二点也是我最近一直反思的重点。过去我在选股上把价格因素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希望通过估值便宜获得一定的安全边际。由于早期持股时间短,这种价格上的“安全边际”短期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类股票更抗跌。然而随着持仓时间的延长,价格上的安全边际慢慢被较低的成长性削弱,降低了整体回报。反过来,若在股价上支付了过高的“成长预期”,股价的成长性也慢慢会被估值的修复削弱。
比如16年我在白酒中放弃了五粮液泸州老窖,转入洋河,三年后五粮液和老窖通过高增长完全消化了估值,而且是在股价大幅跑赢洋河的情况下。
虽然看过很多遍巴菲特遇到芒格后从捡烟蒂转变为买好公司的故事,现在才切身体会到其中的差异。
清仓一心堂的理由则跟洋河则不太一样,虽然一心堂同样是在四大医药连锁(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中最估值最低的一家,但我不认为选错了。益丰虽然增长很快,但其扩张策略包含很大的风险,通过大幅增加商誉的方式美化利润,迟早会出问题。如果把目前一心堂所有网点打包估值计算,单价比益丰在外面并购的店铺估值还低。一心堂主要的问题是管理层没有野心,过于稳健(用安逸这个词也许也是恰当的),作为一心堂的股东,我非常失望。
过去三年,市值被好几支个股拖了后腿,但由于分散持仓,也有几支格力招行这样的牛股,总体仍然取得了55%的收益,同期沪深300涨幅13.5%,跑赢市场41个百分点,还算欣慰。
洋河、一心堂和福耀们虽然没让我赚什么钱,但这一课很有价值。
目前的持仓数量在合适时候还将进一步缩减,但分散持仓的策略不会变,两支ETF基金已经占据了25%的分散仓位,个股上大概还会保留5支以上,以这到跨行业,弱化波动,并且跑赢指数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