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19[淘股吧]


从行业格局来说,目前在市值层面你追我赶,你死我活,争夺中国电商第二把交椅的拼多多和京东,突然之间何以能以战止戈,携手同行,将炮火全部转向正在备战双11的天猫?

文|金德路
编辑|封成

承平日久,电商行业的商业竞争在双11前夕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这一波舆论在昨天被彻底引爆。澎湃新闻报道,拼多多和唯品会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请,请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京东和天猫旷日持久的“二选一”诉讼。除此之外,两家向法院提交的理由完全相同,甚至连细节的语句话术都相差无几。

嗯,说起来都是大几百亿的上市公司,法务之间应该不会互相抄作业的吧?这样的局面,引得众多吃瓜小伙伴们搬椅上观。从行业格局来说,目前在市值层面你追我赶,你死我活,争夺中国电商第二把交椅的拼多多和京东,突然之间何以能以战止戈,携手同行,将炮火全部转向正在备战双11的天猫?



熟悉互联网行业的媒体老司机们,敏感地发现了此次参与“围剿”的三家还有一些其他共同点:首先,无论是京东还是拼多多,亦或是唯品会都是微信九宫格的入住伙伴。其次,无论京东还是拼多多,亦或是唯品会背后都有同一个重要股东,如你所料还是——腾讯。

如是,热心的媒体朋友们把这场争论另外取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腾讯三英战天猫”。除了在利益关系的分析,评论区还有人发现了地缘关系上一些联系,打趣总结到“这是历史上首次北上广深联合体对杭州新经济体的围剿”。

1小气候:“二选一”的历史问题

战火再一次燃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法律界在“二选一”问题上的重大进展:经过长达4年的时间,终于对第一个疑义——管辖权有了结论。

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案件管辖权异议裁定书,将京东起诉天猫的“二选一”诉讼置于公众视野。

按照这样的进展速度,没有个10年8年应该看不到这个案子的最终结果。

同一天,阿里巴巴合伙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发表“二选一是对手在碰瓷炒作”等言论,使得“二选一”话题在舆论层面引起热议。

实际上,除了王帅所提关于 二选一 问题性质的定义之外,涉及 二选一 的诸多问题在法律层面都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京东们想要在《反垄断法》上对“二选一”行为做一个定性,认为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但是从法律层面来说,天猫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仍然存在争议。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诚如王帅的看法,平台在双十一等大型活动的宣传和筹备上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自然会对合作对象有所挑选,有选择地在流量等方面积极扶持投入巨大资源的合作方。这样的标准,显得无可厚非。

在这样的争议之下,京东和拼多多们选择从消费者角度做一些辩护。比如,拼多多的联合创始人达达在10月20日在乌镇旅行的互联网大会上关于“二选一”的抗议一样,『拼多多双十一的玩法是“真香定律”,不想用户做选择题,而是直接告诉用户售价多少直接买。』

但是,从拼多多的业务模式上来说,这样的阐述又显得立不住脚。拼多多的业务模式本身就是要邀请人来拼团才能享受优惠,换一句话说就是让用户选择,要么邀请人来拼团享受优惠,要么就是不享受优惠直接付款。对用户来说,这不是选择题,这是什么?



在支配地位得不到准确定义的前提下,法律学术也曾在定义问题上做出一些突破,诸如引入相对优势概念以替代难以定义的市场支配地位概念,来做出一些判决。

但是与此同时又会引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二选一”行为是否真正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站在平台方,京东认为其用户的可选项变少了,然而现在更大范围上来说,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优惠实惠更多的平台来进行购买。

事实上,“二选一”问题的来源起源于“3Q大战”。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在舆论场来回厮杀后,两家公司最终对簿公堂。

在彼时的争论中,尽管腾讯赢得了和360的法律诉讼,但是仍在法律界引起了不少的争论。



从辩护的角度来说,360当时认为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素材,大多是从互联网现阶段所争相引用用户时长占用角度来提供的。腾讯提供的则是,诸如社交同业竞争角度提供的。最终,法律认定不存在竞争关系为基础做出了相关判决。但是,后来的市场发展都印证了,用户时长是互联网巨头竞争聚焦的主要方向。

诸如此类,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大多存在法律层面代解的问题。就像是,腾讯入股沃尔玛,要求沃尔玛只能使用微信付款,不支持支付宝付款,是不是涉及“二选一”?


2大环境:这场流量战争迟早要爆发

知道腾讯是怎么报道,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围剿天猫的法律争论的吗?

开篇就是,“双十一前,阿里巴巴晒出最新财报狠狠秀了一下肌肉:在国内电商用户已几近天花板的今天,阿里巴巴仍能在一季度净增3000万月活跃用户,年活跃消费者近7亿,月活跃用户则已接近8亿。”

这样的数据已经大抵威胁到,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霸主地位。



微信、QQ作为社交软件中的龙头,用户数量基本排在第一、第二位。根据腾讯2018年第3季度的财报数据,QQ月活跃用户为8.026亿人,而微信的月活跃账号竟高达10.825亿人。

尤其是在今年以来,由于支付宝在海外拓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加之其交易粘性远远高于微信,自然其会对所处地位有所担忧。

从这个角度来说,拼多多京东唯品会主动联合起来发起这样的战争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京东来说,其花费大价钱与腾讯延续入口服务之后,自然第一要保证这个入口物有所值,维持入口的领先地位必然是第一要务。

于拼多多而言,其获客流量的第一来源是微信,尽管微信迫于压力,对拼团等玩法有了更多限制,但是其仍然要依靠微信来输入其新鲜客源,保证入口的优先级更是其重要使命。

唯品会自然更不用说,在移动互联网风口接近尾声的时候,唯品会作为后续app在用户端的留存存疑。而社交粘性较高的的微信app毫无疑问是其生存的优质入口。


在此等氛围之下,各家拥护微信来对抗支付宝和淘宝的流量战争自然不可避免。可是,这样通过各种手段在市场份额的占比竞争上取得一定优势,就一定能够在红得不能够再红的海里面极速遨游,然后把竞争对手逼入绝地,取得最终胜利?

这显然是种错觉。例如,从年初开始,快手、抖音、微博就开始频繁在舆论层面交战,三者之间两两互相“杀死”或者“灭了”对方的字眼出现在刷屏文章中的字数没有100次,应该也有99次。接下来,互联网独角兽“美团即将入侵滴滴”又开始走入公众视野,沪上开战后双方又就“30%”这个市场份额数字在新闻层面喋喋不休。当然,除了独角兽们的战争,互联网行业两座泰山间的交战犹如一根贯穿的逻辑线,伴随着沃尔玛站队腾讯让用户“二选一”也被牵了出来。

群众在吃着瓜看热闹,当局者在闷着头向前冲锋。几番交战下来,才发现好像交战并没有帮助自己在竞争中取得什么优势。就像是你看到抖音,快手,微博到底哪一方把另一方给灭了?你敢说取消补贴后美团就一定留得住用户,留得住司机?你觉得沃尔玛只支持支付宝,用户就会毫不犹豫地把支付宝给卸了?

所以,怎么给用户最大优惠,最大便利,才是影响市场趋势走向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