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环保在2016年曾被誉为“白马股”,市值最多时候到达700多亿市值.......为何如今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大部分是以“应收账款”问题和技术造假为依据看扁三聚环保。究竟三聚环保还具备投资价值吗?投三聚环保就是风险投资不是价值投资吗?
首先,笔者尝试先将价值投资与风险投资划分界限
什么是价值投资?对于价格低估甚至严重低估,内部价值尚未完全反映在估价上,投资确定性强的项目,可以视为价值投资。突出代表是股神巴菲特。个人理解其中的“确定性”,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巴菲特不断强调的“护城河”,“护城河”是为了尽可能接近100%确保企业现在及未来较长时间内具备确定的竞争力。价值投资即把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股价还被严重低估。
什么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者中的突出代表是股权投资典范代表贝索斯和风险创业者马斯克,贝索斯: 我选择了那条不安全的道路“,马斯克的投资理念是只投可能性,即使这项投资的成功率只有10%。百度上解释风险投资就是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尤其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个人理解对于每一次投资都可以理解为风险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上。贝索斯通过撒花式广泛投资,参投了早期的Google、Twitter、Uber,最厉害的是他还长期持有。
分歧----三聚环保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属于传统做环保PPP企业?
以传统做环保的PPP企业角度,简单从财务数据上看,三聚环保目前估值相当合理。目前每股净资产3.96元和每股未分配利润2.34元,每股经营现金流0.027还算可以,而应收账款115.2亿悬而未决,目前6.11元已经充分反映了其价值。对于小三的应收账款,最近一年在海淀国资委为首的各方协调下,应收账款正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其中笔者想特别提问,作为“债权人”三聚环保为何股价跌势跟“债务累累”的股一样惨?“债权人”毕竟是“债主”,为何大家看扁他?更何况,这些应收账款大部分是由于未完工的垫资项目造成,而引入合作伙伴或者资金到位慢慢就可以解决。最近龙油石化项目引进中交海建作为总承包方就是最好例子。但笔者想问问大家觉得,三聚环保属于PPP企业吗?适用PPP企业估值方法吗?
从研发费用角度看,大部分类似估值的“科创板”公司的研发费用和投入比不上三聚环保,目前市值144亿的三聚环保,2018年的研发费用是2.928亿。相比较下,科创板的睿创微纳市值174亿,2018研发费用4742万;华兴源创市值176亿,2018研发费用1.385亿;虹软科技市值208亿,2018研发费用1.485亿。同时具备悬浮床技术加氢技术、生物质能源,钌基低温低压合成氨技术,费托,一站式脱硫等多项核心技术的三聚环保是不是更配得上“科创板”的估值?可能有人质疑:研发投入能代表什么?
三聚环保的高研发投入造就了足够高的“护城河”。悬浮床技术加氢技术、生物质能源,钌基低温低压合成氨技术,费托,一站式脱硫等都通过与中石化中石油、贡渥集团等国内外大企业合作中得到验证,技术上“护城河”足够高,另外还有海淀区国资委背书作用相当明显,从融资贷款再到炭基肥全国推广多地县响应可见一斑。当然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三聚环保正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成本效益更佳的生物质能源方向。财务报表上的“应收账款”包含了部分没完工的大型垫资工程,慢慢解决后,三聚环保慢慢就会转型为轻资产高技术企业,其估值就跟现在大不一样了。
个人认为三聚环保骨子里是得到海淀区国资委背书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是短期受困于垫资项目和应收账款,若以短线思维看待三聚环保,确实是风险投资,但以长线思维看待三聚环保我们更应该以“科创板”的估值方式给予评估,而不是传统的PPP或者环保企业。投资三聚环保,笔者更倾向于以价值投资和风险投资两者对立又统一的方法去看待。
三聚环保各股东持仓成本也不低,以此安慰下各位战友的脆弱心灵

对于短期股价波动,我们大脑似乎生来就更容易受短期下跌影响情绪,进而不断进行心灵拷问,自己判断是正确的吗?害怕损失,厌恶亏损,这一人性弱点正是妨碍我们在熊市中做出正确决定的最大心理障碍。¥三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