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主要聊聊“成交量”这个指标。我们天天说“放量”、“缩量”,但是可能很少有人去思索成交量背后的意义。正好,最近几天就是最好的例子。10月14日,市场成交额,5350亿。10月15日,市场成交额4591亿。市场缩量,缩量金额759亿。我们知道,交易要达成,必须有人买有人卖,也就意味着每天买入和卖出的金额是相等的。那么缩量759亿,就意味着14日卖出的资金中,有759亿没有再进入市场。也就是说,着759亿的资金对后面的行情处于观望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大盘指数临近3050的压力。这次指数甚至没有摸到上次的高点3042.93,资金就开始流出,可以看出市场的恐惧情绪有多么严重。我们知道,股市也是市场,也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供求关系”。因为市场减少了759亿的需求资金,那么供应方如果想要抢先出售,就必须降低价格。缩量下跌也说明供求双方都不看好后面的行情。有人就要问了,那还有缩量上涨的时候啊。嗯,是的。缩量上涨是必然是在放量上涨之后。一部分资金恐高,离场观望。而持有股票的供应方因为看好后续行情,不愿意卖出。也就是说供应的股票仍然小于需求的资金。供求双方出现分歧,只是惜售的更多,于是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如果,行情延续向上。离场的这部分观望资金就会变成踏空资金,会因为人性的贪婪而重新入场交易。这个时候因为上涨在延续,持有股票的供应方不愿卖出,而踏空资金急于入场,行情就会演变成放量大涨。这样就形成了第一个模型。长期下跌后,交易清淡,直到有利好打破这个平衡。这个时候持有现金的一方积极入场,而持有股票的一方因为信息滞后,急于解套离场。供给增加,需求同样增加,但是需求方大于攻击方,市场开始放量上涨。放量上涨一段时间后,一部分资金恐高观望,离场。而持有股票的一方惜售。开始缩量上涨。趋势延续,观望资金变成踏空资金,入场交易,放量大涨。放量上涨一段时间,又开始恐高,离场观望。。。。。。如此循环。直到外部因素打破这个平衡,供应方增加,而需求方的资金不足,市场开始下跌。刚开始只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离场,而手中持有股票的仍然在观望。这是时候是缩量下跌。缩量下跌一段时间之后,手中持有股票的供应方因为人性中的恐惧,怕失去到手的利润,而开始大规模的甩卖,从而吸引一部分急于抄底的资金,形成放量下跌。放量下跌之后,下跌趋势延续,离场资金持续观望,而刚刚抄底的股票供应方因为亏损不大,并不急于出手,观望资金没有入场意愿,市场开始缩量下跌。同样的景象开始上演,又有资金觉得可以抄底,开始入场。手中持有股票的因为恐惧,急于离场,放量下跌。。。。。。如此循环。直到股票持有方全部深度套牢,没有卖出意愿,观望资金没有利好,不愿入场。价格开始横盘,市场交易清淡。通过这个循环,我想能够讲清楚成交量演变过程。通过价格和成交量两个因素,就可以确定市场处于哪个阶段,从而帮助你判断正确的入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