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强势中国卫通放量阴线,卓胜微也尾盘晚节不保,为什么就中信出版逆势翻红并拉升将近4个点。[淘股吧]


前天四家机构买入将近1.8个亿,今天虽然有机构卖出3500万,但还是有两家机构合计买入5400万,机构逆势大买中信出版到底是为什么?




行业普遍认为,中信出版将充分运用多年来在出版、文化、IP运营等方面的深厚积淀,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引领中国出版业迈向新的阶段。

1988年,中信出版社获批成立;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发展成为中信出版集团。

两年后,2015年11月,中信出版挂牌新三板,2017年5月停牌申请A股上市,今年6月证监会批准通过,如今中信出版于创业板成功上市,中信出版一步步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上市是中信出版的新起点,但不是故事的终点。中信出版的自我追求并不停歇。

中信出版董事长王斌表示,将继续关心和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根植于自身传统,守正出新,专注创造真正抚慰心灵、提升精神的知识和文化产品。“我们跨越传统的边界,探寻新时代下知识服务的模式和终身学的路径,为文化和创意产业开拓新的根基。”

业绩优秀逆市增长

正是这样的精神和信念,驱动中信出版社不断裂变、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大众畅销书重要的策源地。

目前,国内打造“内容+”的优质知识产权服务生态集群公司图书主要集中在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两个领域,而中信出版这两个领域均有颇高的市占率和广泛的影响力。

2001年,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横空出世,商业书畅销时代自此开启;2010年,《杰克·韦尔奇自传》出版大获成功,中信出版便声名鹊起,进一步稳固其于出版界的地位……

从1988年发展至今,中信出版内容覆盖经济与管理、传记、少儿、文学、学术文化、心理自助、生活和艺术等领域,并开创了“奶酪”、“黑天鹅”、“长尾理论”、“基业长青”、“魔鬼经济学”、“人类简史”、“灰犀牛”等口碑概念,每次都能找准潮流和畅销的脉搏。

数据显示,中信出版向全社会输送了海量优质的知识资产,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之一,先后服务于全球超过11000位作者,累计销售图书约2.8亿册,从2017年开始,每年输出400余种图书。

到2018年,中信出版在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占有率为2.47%,单体出版社排名第二;更成为了经济与管理图书市场中的头部品牌,在该类图书市场占有率长期第一;出版的传记类、学术文化类、心理自助类图书也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的前五名。

毫无疑问,中信出版开创了我国非虚构图书市场的高增长局面,极佳的图书销量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成为中信出版优秀业绩的基础。

在图书出版发行市场遭遇移动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近年来,传统出版商中信出版的业绩却始终在平稳向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