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盲盒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之一。所谓盲盒,盒子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的玩偶。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通过盒子包装了解盒子里面的玩偶。这种盲盒商业模式引发媒体关注,“炒盲盒”的现象也成为网民讨论的舆论焦点。[淘股吧]
盲盒,起源于日本,小纸盒里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手办(泛指所有收藏性人物模型)。一般每种盲盒都会成系列、按照季节售卖,每个系列都会有12个左右的款式,每个盒子上没有样式,只有打开才知道自己抽到什么,即所谓盲盒名字的由来。

2016年泡泡玛特开始大力发展盲盒产品,让盲盒在中国市场上逐渐风靡。泡泡玛特自身冲到天猫“模型玩具”品类第一。
泡泡玛特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泡泡玛特在全国52个城市拥有120家门店、593台机器人商店;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 亿元,同比增长155.98%;实现净利润2188 万元,综合毛利率高达 59.9%,净利率高达13.6%。在2018年的“双11”购物节中,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在24小时内销量达到了2786万元。
董事长兼创始人王宁表示,2018年Molly系列产品一年内卖了400万个,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今年预计最少销量翻番,卖到800万个。
而另一个盲盒巨头名创优品的数据则显示,名创优品的一款盲盒产品仅在一周之内就卖出了10万元的销售额,其掌门人叶国富也预计2019年盲盒的销售额预计在5亿元。

根据36氪的报道,在微信指数的监测当中,9月16日当天关键词“盲盒”指数为490926,而一度爆火的“球鞋”,指数为418925。前者实现反超,至今已领先一周。闲鱼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交易成功,平台盲盒月发布量增长高达320%。其中,热门盲盒泡泡玛特的隐藏款潘神天使洛丽,原价59元,现已经被抬升至2350元,涨价39倍。

盲盒社交属性快速崛起。在小红书、B站,热门的盲盒盲拆视频几乎都有超数十万的播放量;在豆瓣,随手搜一下“盲盒”、“换娃”等关键字,几乎每个相关帖子都能有上百的回复。而“娃”是这些盲盒爱好者对自己所拥有盲盒的昵称。他们把自己的盲盒视为自己的宝宝,并以“娃”代称。而如果类似于名创优品这样的企业把大量的多元化IP推向盲盒市场的话,那么相信凭借着市场的热度和IP号召力,盲盒将会成为更加显著的社交货币。


事实上,“盲盒化”已经悄然成为零售“新物种”们集体进化的方向

服装、鲜花等电商平台已开始跟进。所谓的盲盒理解为由搭配师为消费者专属打造的盒子,消费者并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什么。好搭盒子、Soda 等服装电商的玩法是,在录入日常穿搭惯、想要尝试的风格、尺码后,搭配师以盲盒的形式寄出单品,用户只有到手后才知道具体款式。FlowerPlus花加和花点时间等鲜花电商也纷纷跟进这一玩法:在用户录入房间大小、品种喜好等数据后,花艺师也会每周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插花。

8月19号早上,瑞幸咖啡官方微博表示,由于当日上线首款鹿角杯+遇见昊然系列盲盒,短时间内大量订单并发导致了APP崩溃。


盲盒为何这么火?原因有三:
首先,人类对于确定性的依赖以及天生的好奇心使得盲盒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管你洪水滔天,我也要打开确认一二”的心态让消费者纷纷进行尝试。
盲盒的另一层诱惑则包含在“抽”这一概念中。抽奖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在线上、线下各种营销活动中,本质上都是在利用人性面对未知时的赌徒心态:总觉得自己运气最好,肯定可以抽中喜欢的。
其次,未知盲盒带来的惊喜感,能够让消费者念念不忘。盲盒系列正如潘多拉的魔盒一般,包含着无数不确定性,打开盲盒,就有可能抽到喜欢的玩偶,就算抽到的是不喜欢的款式,消费者也能通过“交换”解决问题。
最后,盲盒切中了人们的收集天性。人人都是收集癖,只不过不同群体的爱好不同,从古董到字画、从鞋子到T恤,从魔法士到噘嘴Molly,不过是各花入各眼。就算盲盒中的某个玩偶不合心意,消费者也会因为要集齐系列而将其纳入囊中,这也算是利用了捆绑效应来保证盲盒系列的畅销。

奥飞娱乐(002292.SZ)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玩具领域有两个热点:一是盲盒,二是卡牌。盲盒方面,公司有专门的部门在做相关用户调研、走势的分析,也有相关的盲盒产品计划。公司已有小猪佩奇的盲盒产品,其他盲盒产品还在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