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克罗(1934年3月5日-1999)(Stanley Kroll)是美国著名的期货专家,1960年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1981年之后他重返华尔街。著有《克罗谈投资策略》。[淘股吧]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白糖(4949, -10.00, -0.20%)的价格跌到比装白糖的麻袋还要便宜,这个价格在现货上显然是不合理的价格,克罗当时其实是发现了市场已经犯错了,之所以他会爆仓,那是因为他当时还没明白“投机交易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这个真理。


事实是这样的!

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曾经几度出现过期货价格低于农产品成本价格的现象,比如,白糖期货市场上,糖价居然跌到比包装袋价格还低的程度,换言之,等于是糖不要钱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当时的糖实在太多,由于储存条件有限,不使用就会自己融化,如果能出售,至少还能回收包装袋的成本,总比分文不值好。


斯坦利克罗在1967年做多白糖期货,他当时把自己的假设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尽己所有的去研究市场、研究所有的图形,同时也向同行讨教了不少糖的操作技巧。最后认为在2美分/磅附近做多白糖期货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为客户和自己积累庞大的糖的多头仓位,价格2.00美分/磅的白糖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装糖的麻袋成本和装糖的人工费就超过了2美分,还别说里面装了一麻袋糖。以那么低的价格买进,怎么会赔?


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市场并没有反转,反而是继续向下,从1967年又跌了两年,一直跌到1969年,在跌到1.33美分/磅时才见底!意味着又下跌了30%,做过期货的都知道30%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在这两年里有无数人进去抄底被套爆仓。


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是相对的


交易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将供求状况绝对化,脑中只记得:供大于求,价格必跌;供不应求,价格必涨。表面上看,似乎很合理,其实不然。那么错在哪里呢?错在他们忘了:供大于求也好,供不应求也好,本身是与价格水平有关的。供大于求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后,是不是还是供大于求就不好说了,有可能跌过头后,供大于求反而转化为供不应求了。


举个例子,拍卖会上有两张邮票,标价1万元时,有50个人举牌,显然是供不应求;标价10万元时,只有1个人举牌,这时还能说供不应求吗?又比如有报告称04/05年度当时美国玉米(2007, 24.00, 1.21%)单产有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55蒲式耳/英亩,而去年只有146.3蒲式耳/英亩,这预示着04/05年度新玉米的供给将会超过往年。当大幅增产的消息第一次公布后,价格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如果玉米价格已经因此而下跌了20%,当这一消息仍旧在相关报告中出现时,是否还意味着是利空呢?一些基本面分析师之所以会在价格形态的底部继续看空,就是因为犯了将供求状况绝对化的错误。所以,基本面的因素到底是利多还是利空,是相对于价格水平而言的判断,而不是绝对的判断。


看一部侦探电影,只有从头看起,才能理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如果电影演到一半才进场观看,由于不知道前情,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是难免的。同样,在期货交易中,人们对新出现的信息能否理解也与是否连续关注有关。


比如,新进场的交易者看到一条信息说:世界棉花(13530, 55.00, 0.41%)产量估计会增加10%。第一反应就是看空棉花。但是如果早在几天之前就有类似的预测认为产量将增加12%,那么人们的理解显然就不一样了。又如,最新报道说:谷物主要生长带的部分地区气温达到华氏100度。这是否能成为做多的理由?如果事实上是过去三周这些地区一直在下雨,那这个消息还真不能算作坏消息。还有,天气对某地的作物造成了某种损害,损失是真的,并且供应量也减少了,但是市场对之却没有反应。怎么回事?你也许后来才明白,原因是其他地方的供应太多了。而这些消息前面都有过报道,只不过你没有留心,或当初还没有入市。


显然,对相关信息连续跟踪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将新信息结合旧信息一起研判,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信息。对新入市的交易者而言,尤其要注意避免“电影演到一半时才进场观看”的尴尬。一方面是入市前多观察些时间,另一方面是要多花时间回顾浏览以往的相关资料。


考虑因果关系不能忽视时间因素


交易者在研究基本面时,有时会进行逻辑推理,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其前提是成立的,也不能忽略时间因素。例如,饲用谷物价格在未来高企,则禽肉和猪肉价格也将会上涨,于是应该在这些品种上做多。尽管这样的逻辑推理的确是合理性的,但如果忽略了时间因素,很可能最后适得其反。


从长期来看,如果用来制作饲料的谷物原料价格上涨,会增加家禽和猪、牛的饲养成本,确实可能会造成肉的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也就是饲用谷物价格和禽肉、猪肉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可能完全不正确。因为当谷物价格提高的同时,肉类价格由于竞争压力未必马上能提高。由于饲料价格是实实在在上去了,饲养户的成本加大了,当他们难以承受时,很可能采取的措施是降价促销以减少存栏数量。这样,在短期内,饲用谷物价格和肉类价格之间反而成了负相关关系。误判,将导致抢先买进肉类期货的交易者亏损。总而言之,在进行基本面之间逻辑推导时,必须注意时间因素,有一些因果关系可能会立即发挥作用,但也有一些却存在着时间滞后。


商品成本不一定是价格底线


价格下跌到很低时,交易者难免会将价格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比较。的确,价格如果长期低于生产成本,生产者会考虑退出该品种生产,最终导致供应大幅减少,促使价格回升。但是,必须知道,这也需要时间。在大规模减少供应未成为现实之前,价格跌破成本甚至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在成本之下运行也是存在可能的。


当然,不同品种的价格,在生产成本之下运行的可能性、持续程度不一样。一般而言,可以储存的品种,如金属铜、铝、黄金等,生产成本的支撑力度大一些。但对农产品来说,支撑力度就弱得多。即便价格下跌到成本以下,如果供给仍然大于需求,价格就还可能下跌。由于农产品种植的季节性和种植刚性,价格的调整一般至少需要经过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曾经几度出现过期货价格低于农产品成本价格的现象,比如,白糖期货市场上,糖价居然跌到比包装袋价格还低的程度,换言之,等于是糖不要钱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当时的糖实在太多,由于储存条件有限,不使用就会自己融化,如果能出售,至少还能回收包装袋的成本,总比分文不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