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羽成蝶”的两次蜕变
[淘股吧]
2016-12-15

很多新手很勤奋,勤奋体现在求知和尝试各种方法,这个阶段不适合用太大的成本去试错。因为你要经历两个“蜕变”才可能变成老手,这和你阶段性是不是赚到钱完全没关系。当然,输是概率很大的结果。
第一次蜕变
第一个“蜕变”是对于市场形成相对固定的认知角度,模式化,不会随着时间演变有太多变量进行调整。
浅显点说,要知道哪些票“太贵”了,哪些票“便宜”,选定一个观察点来锚定市场。这不是简单靠pe靠历史价格来进行评估,这些只是角度之一。
所谓角度,就是投资方法的差异性,每一种方法都是看待市场的角度而已,并非什么“必胜计”,这是唯物的态度。
换句话说,每一种方法都是可以通向罗马,但每一种方法都会有一些“暗坑”需要你自己去找出来,这就是所谓“局限性”。很清楚某种方法的局限性时,你才能善用。

就拿打板来说
第一、这是个体力活每天复盘很累
第二、对于分仓管理要求很高风控要好
第三、时刻注意监管造成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对于胜率赔率的量化跟踪要有,否则容易赔钱赚吆喝到头一场空
第五、资金应用规模受限于盘面活跃度
仅仅只是研究分时、研究起手、研究排单、研究龙虎榜,这些勤奋没有错,但还在路上,你还没有走到有一天能看到“局限性”的时候。如果老湿不说这五点,你会想到这些吗?视野里看不到。
同理,其它方法也是一样的。
最怕一知半解却阶段性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个时候,恰恰是快要掉深坑的前兆。
所以,做交易这事从来都是谨慎戒备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套路就不好用了,甚至连原因都不知道。
一般来说,一种方法你琢磨五年,差不多该趟的坑都趟过了,是不是能成熟,关键在于失败后的总结。不总结,一错再错,这个“蜕变”你就别指望能过去了。

第二次蜕变
第二次蜕变来源于对于自我的认知,需要相对稳定的定性。年轻时心浮气躁,容易勇猛有余而心智不全。没有经历,给自己的判断容易不准确。
某一种方法,不同的人在运用时,结合自己的品性能有不同的结果。适合自己才是“最不坏”的选择。
问题是,多数人对自己其实是缺乏了解的,所谓“适合自己”的挑选,都是以“理想化的自己”作为锚定来选择。
比如选择价值投资,其实只是风偏很低,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价格优势偏好会很重;或者认为这是名门正派,最正确的方法,价值观作祟;或者因为自己没时间,买定离手最方便好执行。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赚钱开始焦躁,认为自己需要“改变”,然后学其它“更容易赚钱”的方法。比如技术分析啊,跟大v一起买卖啊,研究缠论等“高精尖”的奇门遁甲之术。
很多人都是这么“成长”的。
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关注两个东西:
1 标的(代码) 2 方法(速成)。
扯远了。
经历了第一次“蜕变”之后,方法相对固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进行“改造”。
前提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方法论好比是衣服,哪怕你身材不怎么好,只要注意扬长避短,最后也能有好的视觉效果。
如果你只关心是不是名牌,是不是潮品,不了解自己适合怎样打扮,结果显而易见。
每一个系统交易者,最终寻求的都是“稳定态”。好比给人留下的着装印象,一定是一个比较好的,相对固定风格的形象状态。
当然啦,自身条件好,穿梭于各种方法,应时而变,这是有天赋要求,不是多数人有精力有能力去完善的。
在市场里,仅仅只是生存需求,其实并不是太难,多磨砺,给自己点时间就好,慢慢来。经历过两次“蜕变”,你就是老手,大致模式已经相对固定,就不会因为市场变化出现过于极端的波动,而产生一些内在的确定性。
确定性,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你”。你下单的手,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难的是,多数人的欲望很强,而给自己的时间却很短,最终被迫离开。能离开,也不是一件坏事。既没有认知市场,又不曾了解自己,这个学费才是不值得,花钱买教训该听个水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市场生存,你用很小成本就证明自己不适合,这是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