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释迦摩尼二十九岁不做王位,选择出家,三十五岁成道弘法,晚年住在灵鹫山。有一天给众弟子上课(佛学里叫“上堂”),弟子们不知道他今天要讲什么,都静静的等着他。

结果,他上去一句话不说,弯腰在花盆中摘下了一朵花,对着弟子们转了一圈,好像暗示弟子们什么。下面的弟子个个发蒙,都不知道今老师怎么那?是什么意思?释迦摩尼的这个动作,就叫“拈花”,就是释迦拈花。
本来在上堂中,是不许喧哗的,都要规规矩矩,鸦雀无声,听堂的弟子也是一个个生态严肃。释迦拿着花这么一搞,弟子们不知他是什么意思,更不敢出声了。突然,在这严肃的气氛中,弟子迦叶尊者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在严肃的气氛中,他也不是哈哈大笑,只是微笑一声。

这就叫“破颜微笑。”释迦摩尼与迦叶尊者两人的往来动作,禅学上就叫“拈花微笑”。此时,释迦摩尼方才说话了,翻译过来是: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瞩摩柯迦叶。

意思是说,我有可以直接悟道的方法,现在已经交给大弟子迦叶了。这就是禅宗的开始,所以禅宗又称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法门。
禅宗传到中国,也出来一个和“拈花一笑”一脉相承的故事。唐代的俱胝禅师,不限于借用言语文字传道的。有人问他什么是“道”?他回答得很简单,每次都是举起一根食指示人,说道,“就是这个!”这个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可是问他的人却懂了,悟了道。

有一天老和尚出门了,不在家,一个跟了他很多年的小沙弥在守庙。这天有个人来找老和尚道,小沙弥说师父不在,你要问道问我好了。问道的人便请小沙弥告诉他什么是道,小沙弥学师父的样,举起一根食指向那问道的人说:“这个!”那个问道的人很高兴,跪下来了,因为问道的人真懂了,悟了道。
这个小沙弥可真不懂。等师父回来了,小沙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师父。师父听了报告进去了,一会儿背着手出来,要小沙弥再说他怎样向人传道,小沙弥再比划着伸出一根食指说,“这个!”师父放在背后的手一挥,手上拿了一把利刀,把小沙弥的那根食指砍断了。小沙弥手指被砍,大叫一声:“唉哟!小沙弥也因此悟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