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创投圈内的许多人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里,行业经历了募资难、投资难和退出难三大致命性困境,市场上也涌现了“全民募资”、“零投资”等现象。在刘宇团队看来,2018年是大浪淘沙开始的一年,2019年这个趋势仍有可能延续。[淘股吧]
“2018年的确是不容易的一年,但作为一员从业十五年以上的行业老兵,经历过2013年那一轮全民PE泡沫破裂后的周期,再回看过去这一年的困难,会从容很多。”日前,华大共赢(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共赢”)主管合伙人、总经理刘宇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专访时说,PE/VC在2016年和2017年的投资明显过热,特别对于医疗大健康领域,资本热叠加行业创业热潮,项目估值高高在上,创业团队心态浮躁,资本应有的专业和理性缺失。

“2018年算是给高烧的行业一剂冷却剂,低温急冻的市场会造成困境,但也会非常好的起到行业净化作用,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回望难忘的2018年,刘宇如是说。
募资过程感受到行业的低温
看字面不难理解,华大共赢与华大基因确实有直接联系。2016年,由刘宇带领的一支专业生命健康投资团队与华大基因集团合作,本着“开放、合作、互补、共赢”的理念,设立了华大共赢产业基金。这支团队曾经投资出了华大基因、微璇基因、知因盒子、康泰生物、新产业生物、美[gubar]诺华[/gubar]等60余家生命健康等领域企业。
2018年2月7日,华大共赢生命健康一号基金正式创立,当时,行业“募资难”周期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回忆起资金的募集过程,刘宇首先是“感激”。作为一支专注聚焦“Bio-Tech(生物科技)”的专业基金,在基金募集过程中,刘宇表示,他们得到了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母基金、引导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和支持,也得到了基金管理团队的一些老合伙人的持续投资,基金在创立时首次以3亿关账,并在这一年的窗口期又得到了其他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加持。
据刘宇透露,目前华大共赢也已经与南京的政府引导基金签订了协议,并且有望引入国家级引导基金,最终基金规模可能在5亿左右,总体核心出资人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引导基金等,机构出资比例近70%。
而之所以会“感激”,刘宇说,正是因为在募集过程中切肤体会到了行业的低温。“比如我们谈了1年之久的几家母基金,因为资管新规造成二期资金缴付困难或新募基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直接影响了对我们基金的决策和投资。
所幸的是,作为一支有较强产业背景并高度专业聚焦的生物科技基金,他们及时调整募资思路,接触并获得了一些专业产业机构投资人和募集合作伙伴的青睐,从而弥补了募资缺口。
适当控制投资节奏
从投资端来看,过去一年,华大共赢生命健康一号基金共投资了4个项目、近亿元资金,其中50%投资在基因科技、50%投资在医药和器械。
“去年整体大环境并不乐观,所以我们适当踩了‘刹车’。但2018年底我跟深圳一些同行吃饭聊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投资节奏并不算很慢,很多机构去年一直在观望,一个项目都没投。”刘宇说。
在募资难的情况下,创投机构大多选择了谨慎出手,刘宇的团队也不例外。据其透露,去年进入基金项目库的数量多达数千个,但最终只有个位数比例的项目立项,进入投决会的比例也只有当中的一半。
不过,在刘宇看来,投资难是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投机构主动为之。“适当控制投资节奏,‘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坐等市场机制的周期性调控效果显现,带动项目估值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在刘宇看来,这个投资节奏的把控,几乎是行业去年的共识,甚至还会延续到2019年。
从投资的细分领域选择上,刘宇表示,基金的“专业”优势和产业优势比较明显,团队基于“绘制产业地图,按图索骥投资”的主动性策略,在基因诊断领域重点深挖了“POCT分子、数字PCR、质谱检测、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单细胞测序、外泌体、新生抗原”等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投资机会。在基因治疗领域重点研究并挖掘“基因编辑平台技术、RNA疗法、细胞治疗、基因药物”的团队和项目;医疗器械方面的重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器械和耗材。“因为扎实的产业深耕,在行业投资大幅放缓的背景下,我们做出了近一个亿四个项目的投资,50%投资在基因科技,50%投资在医药和器械。”刘宇说。
谈到基金的投资逻辑,刘宇表示,他们始终坚持四个维度并行的投资逻辑:
1、专业聚焦: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区域。主要投资基因诊断和治疗等生物技术、介入器械/高值耗材等领域优质项目。
2、产业协同:依托华大基因集团及大健康产业内其他战略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提供相关产业协同支持,实现所投项目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协同、并购整合、优势互补。引导其他知名投资机构、产业方协同投、LP,为被投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
3、投资精品:绘制行业地图,循产业链主动型战略投资布局。对细分行业内企业进行系统性覆盖。深度挖掘,深度参与。根据已投资企业追溯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挖掘具备产业链制高点、或掌握核心技术、或平台型技术的企业。
4、服务增值:投后派遣具有丰富实业运营经验的投资管理团队,帮助企业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依托基金资本优势,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上市辅助、行业技术、法律、财务、人力等支持。
2019年应该“谨慎乐观”
展望2019年,刘宇认为,应该是“谨慎乐观”的平常心。
首先,他认为,行业冬天不会像季节变换一样过了一个春节就“冬去春来”,“难”字在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还会继续体现,资管新规抽走的资金来源,新打开的保险资金或新设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可能足额快速地填补上来,募集端的资本一定还是稀缺的。
对于生物医药投资,新的挑战在加大,“4+7”带量采购等医保控费政策的加码实施,一方面把原来确定性较好、有稳定营收和利润的仿制药、中成药等产品公司打击到不知道明天怎么样。另一方面,⎧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新的生物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发、临床、报证、销售的大量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客观摆在那里。
对于退出端,虽然有科创板紧锣密鼓地推进,但在科创板初推出的这1-2年,对大部分投资项目来说这个板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能带来的退出机会,正像2009年推出创业板的状况。
其次,他看到的是“瑞雪兆丰年”,就像瑞雪杀死病虫害带来农作物更优的生长环境一样,行业持续的寒冬也会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让良币驱逐一下劣币”,让冷静下来的资本、资源更好地筛选合格的GP团队合作,让基金找到自身硬的创业团队和项目,生物医药的投资也因医改政策的发力实施而更注重项目的产品技术实质、诊断和治疗的实效这些真正的产业价值点。
包括退出,他认为,随着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等真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常态化,并购趋于产业为核心的整合,也会为PE/VC的投资带来更有效并多元化的退出。
从华大共赢自身来说,刘宇认为,基于以上的判断,他对行业和自己机构还是信心十足。“我们今年要完成新的一期早期生物技术基金的募集,更多地去布局基因诊断、基因编辑、基因治疗、基因药物等领域的早期项目,用投资去催化更多的前沿生物技术转化,我们今年整体的投资计划也反映了信心—我们要完成一期基金的投资,计划的投资项目数量要比去年至少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