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里想写,感觉也能写出来,于是深夜就爬起来写了,什么时候发不重要,重要的是该想法不是说明天醒了就算了,而是当时的自觉。
基本假设:将个人经历现象假设为变化存在。
解释:
1:存在本身不可定义,因为如果问到定义为何存在就会陷入绝对怀疑论圈中,所以只能说其为假有,用无中生有这个词可能能逼近它的本意,不过这里的无的意思指的是不知道有没有,所以就假装有,并不是一般所说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2:变化,就是不同,这里有时候潜意识里认为暗含一个假设,即某几个特殊时空点表现上的相同引发的宿命论观念,或者是与之相反实则一致的随机游走。如果没有基本假设,那么就有不知道是注定或随机。按基本假设,这里的变化也是指,变化是必然或者说宿命的,而表现的形式等也是随机,有时甚至是不能觉察的。
3:
标记:按基本假设,我们可以对变化排序,但是,非常遗憾,对于未曾觉知或者说觉察的变化,我们标记不上,这就是不确定性的源头。
不过,幸运的是,当我们觉知到这些无可奈何之事,反而可以用i来描述它们,即不确定之现象。

第一个构造:
世界(universe)
♾的i以及i与可识别变化idc的组合。
解释:
1:♾的i暂且只是一个表示,其他意义有待发掘。♾意思是无限,也就是说我现在能感知并能说出它有这个性质,事实情况它是无定的,我说出来,它的性质可能就变了。因此我说出来的就是idc0,传达给其他人时就变成了idc1,idc2等.
2: i➕idc的组合描述的即是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它的性质就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排列组合。如果说作用,那么就是变化的必然性与无常性。
对可识别的世界,因为有了标记,我们就可以排序。
这里也有一个遗憾,哪怕是可识别的世界,如果识别的现象中没有先后,那么也不可排序。因此我们所感知的连续变化的世界事实上是我们的意识自动排好序的,因此我们感知的世界严格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碎片。对于这个碎片,可以给出这样的排序,即u1u2u3…un,顺序不可逆。
不考虑遗忘,那么un大于等于un-1,从顺序上看未知在将来有变成已知的趋势,这里就是预期升起的根源。当然,这里注意一点,所谓预期,也是诞生在当下,而不是将来,如果一个在u1生成的预期,它所期望的现象想在u6发生。那么表示为h(1,6),h为hope的简写。
在这里,加入它的逆,遗忘,即曾经的预期消失,h(1,6)的遗忘为fh(1,6),fh,forget hope.
然后,预期的改变过程就是一种序,它的基本元素就是h与fh的组合。
在这里,很自然引出超预期,即自身感知到了预期的不同,也即一般常说的心动。
下面又是一个概念,即核,这里所考虑的对象是具有感知反馈功能的组织体,ai,人,猴子都可以包括在内。核指的是这些对象共有的现象,如人类都有七情六欲,市场参与者都存在感受➕反馈等。
然后是云,即这些对象所拥有现象的集合,也是分歧的来源之一。
核用core表示,云则用cloud表示。通过这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在参与者的维度上构造所谓分歧一致的模型,不过因为i的存在,这个模型本身也是残缺不稳定的。
最后能想起来的概念即关系,即各个现象当下之间的联系,用r表示。
这样基本框架可以建立,一般的心法,模式等在这里都会有其自然的结果。本篇也只是作者本人一厢情愿,用来纯粹的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所谓世界,本无功利的想法。有很多细节还需要补充,不过得等以后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