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业务讨论非常热烈,对其具体概念和运作流程却语焉不详,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本文试图厘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本概念,为各位未来的讨论提供基础。如有错误,请不吝赐教。[淘股吧]

一、什么叫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
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并以此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过程。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可以是银行、财务公司之类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一般工商企业。资产标的可以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也可以是工商企业的应收账款、收费权、土地、固定资产等等,没有特定限制。

二、资产证券化怎么分类?

资产证券化的分类方法很多,据我所知也没有统一标准,只说几个最常见的术语吧。

1.广义ABS,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为工商企业的应收账款、收费权、土地、固定资产或银行的对公信贷资产等,包括狭义ABS和CDO两类。

2.狭义ABS,基础资产为工商企业的应收账款、收费权、土地、固定资产等,不包括银行的金融资产。

3.CDO,担保债务凭证,包括CLO、CBO两类

4.CLO,对公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是银行信贷资产(不含按揭贷款)。

5.CBO,债券支持证券,基础资产是市场上流通的债券。

6.MBS,按揭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是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

7. RMBS ,商业按揭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是银行的商业按揭贷款。

具体关系见图:

说到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个基本概念。现在大家一般将以银行为发起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为发起人的资产证券化,统称为资产证券化,其实是不准确的。如上解释,前者应称为CLO,后者称为狭义ABS。
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下,银行不是发起人,而是承销方,则认为其言论大谬。关键问题是二者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不统一,前者讲的是ABS,后者则在谈CLO、RMBS、MBS,根本不是一回事。

说明:本文只谈CLO、RMBS和MBS,不谈狭义ABS。@徒步十公里 兄有篇精彩文章,其是谈的就是狭义ABS,各位可参考。另外,这三者统称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也不准确,统称为资产证券化也不准确,本文估且称其为银行端资产证券化吧。

三、银行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是什么?

银行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比较复杂,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见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般交易结构,各位不要挑刺说SPV不太准确,可以是SPT,也可以是SPC,甚至是双层SPV等等,不同结构下细节或有差异,但基本原则是一样的。图也是不是特别准确,我一个一个说:

1.原始债务人,即最初的借款人,他向银行借款,二者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对债务人来说,形成负债。拿MBS为例,原始债务人就是像我一样,借钱买房的房奴们。

2.原始债权人,向债务人发放贷款后,原始债权人形成资产,也就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银行端资产证券化中,原始债权人是银行,也是发起人。

3.SPV,原始债务人亦即发起人通过一定方式成立的特殊目的实体,可以是发起人的子公司,也可以是信托,也可以是券商的某类资产管理计划。为什么要设这么个东东?目的就是要将基础资产与发起人进行隔离,也就是常说的“真实出售”与“破产隔离”是也。实现破产隔离,就代表即使发起人破产,基础资产也不会向发起人的债权人清偿。

需要说明一点,图中的表述是发起人将基础资产卖给了SPV,此处不确。实务操作中,最好是发起人将基础资产信托给SPV,这样的话,基础资产既与发起人,也与SPV的其他资产,都进行了破产隔离。即使SPV破产,基础资产也不会向SPV的债权人清偿,最大限度确保基础资产的安全性。而如果发起人将基础资产“卖”给SPV,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SPV以受托资产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即CLO、RMBS、MBS等,这些东东听起来很高深,其实就是债券,也是有本金、票面利率、期限等基本要素的。以为CLO、RMBS、MBS等是由发起人,即银行发行,不准确。如果由银行发行,破产隔离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4.评级机构,为银行端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评级。国内主要的评级机构有中诚信、中债资信、大公国际等机构,所以不要以为国内没有评级机构哦。这些人做的东西很专业,是我个人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部分。至于怎么评级,太数学了,这里不讲。

5.担保机构,为银行端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担保,具体可以是担保公司,可以是保险公司,也可以是发起人、承销商,不一而足。

6.承销商,这个好理解,在资本市场是承销债券,和一般的债券承销没区别,主力是券商与银行。

7.投资者,理论上讲投资者可以是任何人,个人、企业、金融机构都可以,因为买资产支持证券与买债券没有区别。在国内实务中,一般是金融机构。

8.专门服务人,负责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替SPV收基础资产的本息,一般就是发起人自己,毕竟基础资产在它那里,它来收最方便。

9.会计师事务所,表里没画,它能够决定一单证券化业务能不能“出表”,对于发起人而言至关重要,不过对投资人而言没那么重要。

四、打包、分层是怎么回事?

证券化的核心是要把基础资产分层,说着玄乎,我来举个例子吧(例子极其理想化,实际中操作不是这么简单的!)。

假设银行有十笔按揭贷款,每笔10块,年利率10%,期限1年,正常情况下,一年后的现金流入是110块。

如果基础资产不分层,打包直接卖给10个投资人。假如1年后两笔贷款全部违约,本金、利息都没收回来,投资人损失多少?投了100块,回来88块,损失22块,每人2.2块。

如果把基础资产打包后,我们做个分层,分为优先与劣后两级。规定基础资产的任何还款必须先向优先级支付,假设8个人买优先,成本80块。1年后两笔贷款全部违约,优先级投资人损失多少?总现金流入88块,连本带利全部向优先级持有人支付,没有损失。劣后端投资人则承担所有损失。

总结起来一句话,证券化通过打包、分层,将风险和收益在投资人当中进行了重新分配。

五、资产支持证券是有毒资产吗?

如前所述,如果你买的是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当然不是,它的风险比基础资产还要小。所以,请大家别再一概而论说资产证券化是洪水猛兽了,也别说资产支持证券是垃圾债了,不准确。

那么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关键在于华尔街把一堆劣后级放在一起,再打包,再分层。然后把第二层的劣后,再打包,再分层……打了很多层以后,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风险有多大了。基础资产一违约,这种深层的支持证券全部亏损,由此导致大型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产生次贷危机(补充一句,即使是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第一层的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还是很安全的)。

中国有没有出现次贷危机的可能?早着呢,现在我们的CLO劣后端全部由发起人持有,事实上最大风险全由发起人承担。深层打包还没出现,怎么会有金融风险?即使深层打包了,只要信息披露完善,大家知道这个包里具体是什么东西,我认为其风险也是可控的。

所以,我在这里讲句狠话:中国未来5-10年的资产证券化,只要信披严格、管理到位,风险非常小,不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更不用说产生经济危机了。

六、银行做资产证券化有什么好处?

这个…其实银行也不知道。银行发证券化不见得赚钱,很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银行发起资产证券化,得到什么?一是后续的贷款服务费收入,二是劣后端的高额收益,三是省出来的资本再发贷得到的利息收入。

失去了什么?一是资产出售时,投资人支付的对价低于贷款原值,银行需要为此承受损失。二是向各参与方支付服务费用。第三点,证券化的绝大部分风险还是在银行手上,银行需要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损失。

把上述六个因素综合来看,发一单资产证券化银行是赔是赚?目前大家没有想清楚。如果是亏损的,那么提高资产周转率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七、可预见的未来,银行端资产证券化市场会有大发展吗?

个人认为短期内很困难。一个市场想做起来,需要两方面因素,一供给,二需求。可惜这两方面,现阶段都不满足。

供给端上面已经讲了,由于实际收益不太清楚,银行发证券化产品的需求并不强烈,现阶段发的这些产品,不过是各家行想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声誉罢了,真正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

需求端呢?现在了解资产支持证券、敢于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的金融机构并不多,整个买方市场还很不成熟。

没有足够的供给和需求,现阶段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很小,流动性几乎没有。而且未来五年内,发展成熟的可能性也不大。

八、就股票投资而言,银行端资产证券化对各方有什么影响吗?

银行端资产证券化短期内既不是利好,也难说是利空。因为它对银行的影响不清楚,欧美成熟的、可盈利的业务模式,短期内还无法引进到国内。

券商可以从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赚承销费,算是利好吧。而且现在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当SPV,可以赚点服务费。但需要注意的是,承销并不是完全没风险,在包销模式下,一旦买进来卖不出去,券商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信托也能当SPV,而且比券商资产管理计划更成熟,也是利好。

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评级公司,因为没有上市标的,不说了。

九、资产证券化和去杠杆是什么关系?

资产证券化
一个最大功能是融资,怎么有人说政府推它是为了是去杠杆呢?完全反了吧?我想不明白,想请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