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40年严格计划生育走到尽头。近年来“计划生育”在中央重要文件中逐渐消失,2018年计生机构取消、民法典分编草案不再保留计划生育内容等信号频发,并且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淘股吧]
马上是 两会 最热门题材 三胎全部放开
低出生率陷阱
目前,国际上用总和生育率来反应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简单来讲,总和生育率是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该数据要达到2.1才能保持人口的正常更替,如果降到1.5以下,低生育率会自我强化,如同掉入陷阱,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或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因而形成“低生育率陷阱”。 若参照以上理论,我国早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这个数据不到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一半。
“如果1.05的生育率属实,那中国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
低出生率促使实行多年的人口政策加速调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在政策鼓励下,当年出生人口数量比2013年增加47万人,但到了2015年,出生人口数量却比2014年减少32万,出生率回落到政策出台以前的水平。紧接着在2016年,中国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不过,2017年出生人口较2016年减少63万人。这表明“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并未有效提升生育率。
另外,在2017年的新生人口中,一孩出生人数724万,同比减少249万,而二孩的出生人数则为883万,比2016年增加162万,成为新生人口数量的主力军。 “如果没有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现在每年的新生人口数量少于死亡人口数量,人口总量已经到达峰值了。”苏剑告诉时代财经。
一孩减少与育龄妇女大幅减少有关。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十三五 ”期间,育龄妇女(15-49岁)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减少520万人,这种趋势将持续到“十四五”期间,届时育龄妇女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减少近500万人。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还将继续下降。
人口红利”一词本来是专业术语,近年来却成为了我国大众的常用口语,原由是由历史情况推测随着我国有效劳动力的减少,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逐年消失。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我国会因为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会经济增速吗?
中国的高增长的特殊条件是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中国在1980年到2010年这30年中,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非劳动年龄人口(老人和小孩)几乎没有增长,需要抚养的支出就少,就能全心全意搞生产;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和非劳动人口是双重增长,可用于再生产的物质、人力就少。抚养比低,财富剩余就多,储蓄就高,转化的投资就多。因此,只要劳动保持这样的无限供给,投资的回报率就很高,这就出现了高投资拉动的高增长。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红利给我国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对投资和建设的需求。使得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然而,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和新生代的不足,我国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了。人口红利的消失,首当其冲的便是制造业,不断加剧的用工荒,轮番上涨的工资,使得我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削弱,世界工厂的称号也在慢慢失去。
过去40年的高增长,都可以用人口变动来解释。当老龄化袭来,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红利就会消失,中国的高增长将不再持续,目前我国有将近2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和5亿左右的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大约是8亿的劳动人口养活近14亿的人,现在45岁左右的人口也是接近2亿,假定我国人口增长停滞,15年后将是6亿人养活14亿元,越来越少的人将要去养越来越多的人口,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这也不是危言耸听。
最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失是其中原因之一。人口红利消失,不仅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也使经济效益不断降低,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加大。所以,目前必须从长远考虑,逐步解决劳动力的供给问题,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至此,实施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对此,全面放开生育将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