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定是钢铁行业不平凡的一年,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着、1.2亿吨地条钢全面取缔、产能利用率回归80%以上、需求端持续缓增、钢材价格霸气冲高、行业业绩合理回归、多数钢企第三季度业绩高过上半年、北方冬季限产进行顺利等等,可谓是 喜报 不断。[淘股吧]
至于刚刚拉开序幕的2018,或许,钢铁的辉煌仍将继续被谱写...
▌一 、钢铁2018:咬定青山不放松
先说说供给端。可以说,2017年钢铁的牛市,大部分功劳来自供给端的收缩。但由于2016、2017年行业去产能力度大,未来三年,距离去产能任务仅剩3500万吨。不过,这也并不阻碍今年钢铁供给的继续紧缩。
首先,2017年,随着钢价的高涨,钢材盈利情况可观,在高利润的驱使下,钢厂生产热情高,合规钢企基本都开足马力生产,全国月度的日均粗钢产量创下近年来的新高(6月份为244.10万吨)。对于在产的产能而言,这已经是产量的极限水平,今年大概率不会再有增量。
其次,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脱贫解困初期,经营利润刚刚恢复,行业负债水平仍较高,2018年依然严禁净新增产能。即使进行 以旧换新 的产能置换,也是减量置换。例如,在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的地区,置换比例不得低于1:1.25。并且,对于之前产能置换范围不清晰、比例要求不明确等问题,1月8日工信部也已经发布了新的方案,产能限制升级。
最后,市场对于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对新增电弧炉产能替补中频炉的担忧。然而综合看来,中频炉改电弧炉,也并不是很随意的事情(参考上图具体政策),需要有电弧炉指标。
假设,约1.8亿吨的中频炉 地条钢 产能中,30%拥有指标,产能利用率达到60%,且30%在去年上半年已经陆续复产,即使考虑到今年其余电弧炉产能全部释放,日均粗钢产量的增量也仅有6万多吨。
总的来说,当前在产的产量已是最大,而去产能仍将继续,新增产能也遭到严格控制,环保因素对行业供给侧的影响,是中长期都会存在的。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端概率上继续略微收紧。
再来说说需求端。钢价守卫战中,如果供给是矛的话,需求就是盾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呈 L 型趋势。在经历2015年的急速下滑后,现在已经进入底部的盘整阶段,GDP每年保持6.5%左右的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下,钢材的需求基本是保持着缓增的节奏(2017年增速约0.82%),虽然基本难以出现大幅扩张的情况,但稳定也限制了钢价的下行空间。
至于成本,铁矿石,是产钢最主要的原材料。而全球的铁矿石供给量逐年上升,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铁矿石过剩的中长期格局基本确定,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不断堆积。今年,全球前四大矿山还新增了6500万吨产能。近几年,从四大矿山的铁矿石发货量来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2018,依然处在四大矿山的放量周期,预计至少再增产4千万吨,供给端产量将持续增长,又没有强大的需求支撑,铁矿石价格仍将疲软。
纵观全年的平均钢价,受限于需求端增速的滑落,上升空间略有局限。但是,受益于低库存以及收紧的供给,钢价的下跌空间也有有限。总的来说,今年钢铁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跟去年应该相当。
▌二 、钢铁新核心:去杠杆+集中度
既然钢铁的景气度在今年依然可以保持,那么,有没有可以 划重点 的标的呢?答案是,有!
2016年,在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粗钢产能被指出,到2020年,需减少1亿-1.5亿吨。而根据数据,钢铁行业2016年去了6500万吨,2017年去了5000万吨,也就是说,距离1.5亿吨产能的最终目标,仅剩3500万吨,且时限是三年,基本去产能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
1月8日,工信部最新公布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原有的产能置换规则进行了修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的标志。
而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基本完成,盈利逐渐好转,按照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发布的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再参考国外成功供给侧改革经验,今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基本将转移至 去杠杆 以及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钢铁行业近十几年的平均杠杆都在逐年稳步上升,于2008年突破60%的大关后,2014-2016年平均已经高达69.6%。而2001-2007年,行业的杠杆则一直维持在60%以下的健康水平。政府当前的目标,也就是在2-4年让钢铁行业的杠杆率重回60%以下。
并列于杠杆过高,行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集中度过低。根据2016年各家钢企的粗钢产量来计算,排名前十的钢企总产量仅仅占到36%。而2016年,国资委同发改委、工信部向国务院提交过关于钢铁行业的设计方案,方案中指明,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
根据钢铁行业接下来的这两大逻辑线索,小编发现,扎根在大东北的鞍钢股份(0347.HK),很有可能是即将有 大动作 的一家钢企标的。
鞍钢股份,拥有集团全部焦化、烧结、炼钢、轧钢等整套现代化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并拥有了与之配套的能源动力系统,实现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公司于1997年分别于港交所及深交所挂牌上市。
至于为什么说鞍钢股份会有 大动作 的可能性很大,则有以下四个原因。
1)央企身份
鞍钢股份的母公司,鞍钢集团,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 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和 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所以说,鞍钢股份拥有央企的身份,这也是其有可能进行混改或者兼并重组等 大动作 的前提条件。
2)低杠杆
前两年钢铁行业的供给侧,主要任务在于去产能以及提高行业集中度,进入2018年,供给侧改革的工作重心转为去杠杆及提高集中度。而对于鞍钢股份来说,它本身的低杠杆水平,等于是率先具备了行业兼并重组条件。
根据2017年的三季报,鞍山股份目前的杠杆率仅为45.45%。如果将目光放宽至5年内,鞍钢股份的杠杆率最高也就50%左右。众所周知,高杠杆一直是央企、国企最大的诟病,而鞍钢股份在行业低迷时还能拥有如此低的杠杆,实属不易。
在行业前十大(市值)钢铁股中,鞍钢股份的杠杆水平排名第三,仅次于沙钢股份三钢闽光
行业改革有一个定律,就是政府会选择拿最容易的入手,低杠杆及高产量,鞍钢股份已经具备了前者,所以进行改造来说相对容易。而行业杠杆最低的沙钢股份并不是国企,杠杆第二的三钢闽光已在去年进行了资产重组。
3)产能差距
2016年,鞍钢集团的粗钢产量是约3319万吨,排名第四。前面说到了,行业的战略目标是能够有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以鞍钢股份目前的行业地位来看,很有可能就是8000万吨级别的钢企之一。
2016年,唐山钢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是89.23%,而唐山钢厂的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的地级市,考虑到我国央企、国企的产能利用率也是普遍高于其他企业的,所以假设鞍钢集团利用率也是89.23%的话,其粗钢产能大约是3700万吨,距离8000万吨的目标还有4300万吨。
在第一部分,小编已经提到,国家现在是严禁净新增产能的,所以这4000多万吨的产能能够哪里来?公司进行兼并重组增加产能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除了外部兼并的途径外,鞍钢还可以进行内部兼并,因为其母公司旗下也有200万吨的产能还未注入公司,存在着同业竞争。
4)与中石油交叉持股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鞍钢集团已经完成了与中国石油的交叉持股。先是在9月份,中石油完成无偿划转4.4亿A股给鞍钢集团。而后的12月份,鞍钢集团则完成划转6.5亿A股给中石油。
这样的交叉持股对于鞍钢股份可能发生的 大动作 又有啥意义呢?在这里说一个先例大家就明白了。2016年6月份,中石油就曾无偿划转了6.24亿A股给了宝钢股份。而后的8月份,宝钢股份又宣布无偿划转8亿股给中国石油。在这期间发生了啥呢?没错,就是同年的6月26日,宝钢宣布吸收合并武钢,武钢整体并入宝钢,行业大块头 宝武钢 出世!
当时,就有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中石油与宝钢的股权交叉,是为了宝武钢的重组。因为,重组方案是需要在董事会上投票表决的,中石油的入股,可以在投票表决时让方案通过有所保障。毕竟,一股独大的国有股权很有可能回避表决,这时候,中小股东就掌握了决定权的变数。
这样的先例,是不是预示着鞍钢股份的 改造 也就将近了呢?
▌三 、鞍钢股份:来自东北的钢铁 扛把子
鞍钢股份,顾名思义,是一家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钢铁企业。公司目前炼铁、炼钢及轧钢的产能分别为2400万吨、2500万吨、2437万吨,产品结构合理,并且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高。公司以经营板材为主,集装箱板、汽车板、管线板、冷轧硅钢、造船板、涂镀板、高速钢轨、高级石油管等产品在国内居于重要地位。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在鞍山基地以及鲅鱼圈基地的布局工作,鞍山基地为1870万吨的精品基地;鲅鱼圈基地则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宽厚板、热轧板、冷轧板为主。鲅鱼圈基地毗邻辽宁省营口港,该港口的港新航线不断增加,已经与40个国家的100多个港口建立了运输业务,这使得鞍钢股份具有原料进口及产品输出的成本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鞍山周边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也丰富,截止2016年底,鞍钢股份的股东所持有的铁矿石储量居于国内首位,达到88亿吨。根据资料,公司约有六成的铁矿石是从股东处关联交易购得的,资源非常稳定。
且鞍钢股份也已经与山西焦煤集团、神华集团、抚顺煤业集团等签署了中长期的战略合作,使得其煤炭的供应也非常稳定。至于焦煤,公司则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
在所有钢铁上市公司中,鞍钢的盈利水平仅次于行业 大块头 宝武钢,毫无疑问的是行业中的 扛把子 之一。
▌小结
低于50%的杠杆、产能的上升空间、以及与中石油交叉持股的央企背景,都支持着鞍钢股份可能进行混改或者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当然,就算猜想不成立,鞍钢股份接下来并没有亮眼的 大动作 ,以公司的优势及地位,钢铁供给侧的继续推进也将带动行业估值持续修复,它大概率也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