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运行结构和牛熊轮回,以及策略应对的几点思考。[淘股吧]

1、从2015年6月开始的大调整周期,从大蓝筹指数的角度,应该是结束于2016年6月。因为蓝筹股从这个时间开始,走出了结构性牛市。

2、从整体市场的角度,大多数个股的调整到目前还在延续。

3、这种分化,从历史上来看,最后的演进并非强的指数补跌。而是弱的指数止跌后,大小指数一起走出全面的牛市。如2003年开始,也是以茅台为代表的一批质优股开始止跌走强,而全市场一直到2005年6月方止跌。这个过程,强的票并没有跌下来。2013年开始,以网宿科技为代表的一批创业板率先走强,到2014年下半年大小盘共振上行,开始全面牛市。这个过程,强的票也没有跌回去。这一次,从2016年开始,漂亮50走强。如果按之前的规律看,等到小指数止跌后,全面牛市也会发生在将来的不久。且漂亮50应该也不会出现显著的熊市。

4、当然,历史是否重演。如果重演,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想,市场的底部往往产生在历史估值重要底部点。而市场的顶部则情绪所主导。所以,底部的底线相对可以判断且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顶部则看情绪被变化。
调整时间上,自2015年6月见顶以来,市场已经调整了两年半时间。实际上,历史上大型熊市连续调整的年度2-3年也就是极限。因此,可推测,时间上离本轮熊市调整的结束。或者阶段性结束,时间并不会太久。
调整幅度上,市场中位数跌幅约50%。在股市体量大幅增长的今天,这个跌幅也可以比肩历史上所有大熊市的跌幅了。
经济面:自2010年本轮宏观经济周期见顶后,持续调整时间长达6、7年。而2017年开始,经济边际改善的迹象出现了,数据供参考:2017年可比上市公司内生有20%的营收增长率,其中,煤炭 、钢铁 、餐饮 旅游、化工 、电子元器件等增速明显。
可以佐证的是全球股市屡创新高,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反映;部分大蓝筹走强,也是对经济内在增长的反映。

5、熊市的末端,是大众情绪最悲观的时候。也是估值泡沫破裂最快的阶段。这个时候,投资者将一些相对短期或非基本面的利空无限放大。而往往对一些长期的基本推动因素如中国经济长期巨大的内在增长动力视而不见。2005年那次的熊市,关注的是国有股减持。2013年,关注的是钱荒。现在关注的是也是短期的政策、监管、扩容等。除了08年,相对而言有显著的基本面不确定性外,大多数熊市周期,国内总体政策和经济前景较好,全球股市也是牛市周期,但A股执着于国有股减持或流动性偏紧、制度建设方面的情绪发酵或短期恐慌的传导。导致了股市偏离了全球股市的发展,但危中有机。这两次,A股在随后的1-2年里,同样爆发了一轮很疯狂的大牛市。在熊市仍然坚持下去的投资者,很多人通过大牛市实现了财务自由。未来是否也是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且拭目以待。

6、很难有什么方法可以对短期市场的波动区间和波动方式做出准确的判断。由于市场容易过度情绪化,也是泥沙俱下。因此,一些好的公司可能会出现购买的良机。我们的投资价值观认为,股票的下跌无非是为下一次的大机会提供买点,在一个牛熊波动周期里,最后一跌的情绪是最悲观的,但提供的长期机会又是最为诱人的。站在未来的山巅看现在的波谷就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回头看去,每一次大熊市无非是提供了打折选购优秀的价值成长股的良机。当市场情绪悲观的时候,不妨去静心评估是否有值得去拥抱的机会。当然,也许这个过程,买入的股票难免会出现了账面的亏损来考验投资人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我们会这么去思考:我们所投资的是企业,而不是一个涨跌的电子符号。只要公司经营业绩蒸蒸日上,最终,将会给坚定的投资人加倍的回报。

7、最近产业资本的增持明显增加了。每一次大跌之后,我们会看到产业资本相对比较积极的增持 ,而在相对高位,他们又进行减仓。从某种意义上,产业资本的行为就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判断的投资行为。当价格低估时买入,当价格高估就卖出,做了趋势投资的对手盘。我本质上还是比较认可产业资本的这种投资行为的。这种行为本身是有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并降低市场过度波动。最近产业资本也出现了相对积极的态度,也许可以认为越来越多公司认可自己公司的价值。可以作为选股的参考。

8、每一次大熊市和大牛市的波谷和顶峰,都是巨大的筹码交换期。在大牛的进程中,新进场的投资者不问价格高低,从谨慎的投资人手中抢进筹码。在大熊市进程中,害怕股票价格跌成废纸的投资人将股票筹码低价卖给了勇敢的投资者,到了下一次在大牛市,深怕错过发财机会的人,又把几年前卖出的股票,花上数倍的价钱买回来。这样的资本游戏一直在轮回。聪明的投资者会去实践,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而恐惧和贪婪的坐标,就是股票的价值。

以上非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