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妖股在前两板就能完全确认的不多,但在前两板毫无端倪的更少。[淘股吧]

指数对超短可以有用,但不是一定要看,甚至可以完全不看。

回报有用,但一般可以不看,有些回报比如高溢价的席位本身已经成为类似题材的影响因素,极端的可以看,不极端的不看也还是可以。

考量因素大概可分为:

场内:情绪面、技术面、部分题材面(主要源于场内共性所形成的或强或弱的联动、传导、模仿等,如次新送转等属性,日K形态反包、N字等)。。。

场外:部分题材面(主要源于消息面、基本面、甚至回报中有题材意义的席位)。。。

静态:所有题材面,开盘前的技术面(日K为主),静态大局、板块、个股。。。静态大局的极致就是写好剧本,市场来演。但人基本只能写部分,能写很多印证很多的已经是人上人,能写全部的是神。静态往往需要动态印证,增加交易确定性。

动态:盘中的技术面(分时盘口为主),动态大局、板块、个股。。。当日的动态收盘后即成为次日的静态。动态的极致是临盘随心所欲,想买就买。动态或多或少有静态预判,盘前推演动态可以节省盘中反应时间,增加判断准确率,尤其是避免临盘冲动交易。

动态静态根本上相通,结合为上,也不得不结合,各人根据擅长的方面有所偏重而已。


情绪、技术、题材,相互渗透,可以当做相互独立的要素分开考量,但形成最终的判断要综合起来。

连板情绪第一,首板题材技术为重,部分特殊首板介于两者之间,首板可知次日大概率连板或触板。

擅长把握情绪主做连板,一切都从情绪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去预判去跟随。擅长把握题材技术主做首板。无论连板还是首板都需要动态静态结合。
还有就是在更大的框架下不作刻意区分,甚至不区分板与非板,只不过在A股的制度设计下不利用这个制度设计的BUG不免觉得有点浪费,笑。因人而异,舒服的就是最好的。
什么都擅长的人少,所以给新手的建议往往是先专注。


罗嗦完了,祝好路过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