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红衣大叔周鸿祎在网络上赚足风头。但是我却从中看到国内新能源车背后巨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不会一下子爆发,但是一旦爆发,国内的新能源厂家,能有几家顺利度过?

首先,我们先说说周鸿祎为什么能红?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蹭了小米雷军的热度,然后又把国内新能源车集中整合在自己360楼下小广场,其次又让二手车商蹭把热度。这些,都是大家蹭热度蹭热的。有点像A股蹭龙头的概念,热度,然后把整个板块炒高。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太卷了。小米这个“卷王”进来搅局,让原本的新能源车,利润一降再降。其根本原因,还是需求不足,供大于求。小米SU7发布后,央行跟进政策,零首付购车。这似乎是鼓励消费者购车,但是,在我看来,是给新能源车厂更多的理由加杠杆。

请问新能源车厂的老板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你想加大资金去铺产品,抢占市场的时候,外面的苹果大厂宣布停止造车。有人可能说,是因为美国没有中国的产业链,所以即使造出车来,也不够中国的新能源车有优势。苹果耶,一百多亿美元都花了,利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再造自己的车有什么问题?苹果手机不也这么造的吗?但是,苹果大厂却在这个时候停止造车计划,背后不是一般人能看的出来的。

我们再看看最近耶伦访华、布林肯访华,都说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个事情,所谓无利不起早,美国人渴望有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他们当然说产能过剩,你中国便宜卖给我嘛,这样我也能更好的发展新能源车。中国好不容易弯道超车,自然是不愿意的咯。

接下来,我们看到什么?黄金上涨,金属上涨。黄金的逻辑不在这里说,否则扯远了,但是金属的上涨,并不是黄金带动的!而是美国,想把中国新能源车卷死,好抄底中国新能源车。

我说说逻辑,首先,造一台新能源车用的原材料最多的是金属!这波金属涨价,不是一时半会的,而是会导致新能源车厂的成本拉高,现在国内那么多新能源车厂商、品牌,都在打价格战,抢占市场。后面,所有厂商都会面临成本上升,下游价格又不能升的局面。此时,有多少新能源厂商顶的住?

那个时候,是不是美国车企合并中国车企,或者美国金融资本抄底中国新能源,又或者苹果突然大手笔战略入股某家大型中国车厂,那个时候,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是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最后,声明一下,以上论点,纯属个人主观分析,并没有数据支撑,也欢迎新能源行业的人来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