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而又不知。所以我至始至终都相信,真正绝顶高手一定是极少说话的,比如赵老哥。而天天发帖废话连篇的,基本都是垃圾,比如我。[淘股吧]

人们不愿反思,正式自己的弱点,不愿承认因为缺乏自我约束而犯下的愚蠢错误,故意遗忘掉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痛苦经历。但是,人性的这种缺陷,人的记忆中这种有意无意的健忘特性,最终会使我们付出更加昂贵,惨痛的代价。


我只想被市场消灭,或者消灭市场..........

在淘股吧,很多打板选手参加比赛还加比赛群,说白了就是想抱团取暖,还渴望能得到什么大神指点一二,赚点钱就吹吹牛,亏钱了也能得到一群战友们的鼓励。(前提是你运气好的时候能连续大赚吸引眼球,并且会装逼)这帮人天天吃饱了撑了找什么龙头啊,妖王啊,结果搞得一知半解的新手各个都想去打板,扫板,排版。可是正真成功的能有几个呢?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赵老哥的,我知道我这段话一说,很多人会反对,觉得我对打板不懂,我悲观,胆小。但是你们去看历届淘股吧实盘赛,除了几个极少数第一名靠打板超短成功发家致富,大多数人都成了炮灰,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赵老哥也不过是恰好碰到了牛市,才让资金大幅增长(在熊市他也能保持一年稳定盈利,但是总体而言,他资金增长最快的就是14-15年之间,这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因素加起来的)这与好运2008兄说的我与成功只差一个牛市差不多意思。

作为一个股市新手,我在打板这条不归路上,大概坚持了1年多了,虽然有时候也会因为打到一两只好板,而连续大赚,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龙头,结果上了跟风垃圾。其结果,就是越亏越多,而且这些亏损并不是因为我不懂得止损造成的,恰恰是因为太会止损,有时候一点小小波动就无原则的止损、胡乱的止损、来回割肉,结果两边打脸。割肉的封住了涨停,而打板的变成-2,当天大亏10几个点。我们都知道打板最重要的东西是确定性,而很时候,我为了这个确定性损失了大部分利润,比如明明可以在+5%、+7%上,可是偏偏要等到涨停去排版,为了所谓的确定性?结果第二天没有及时止盈,有时候高开后直接翻绿,结果大赚变大亏。
从理智上说,当市场价格跌破我的止损点位时候,我必须平仓出局,控制风险,但是冲感情上讲,我又舍不得在快速亏损(几分钟内)的情况下离场,总想等翻红出局,(有时候就算翻红,预期变高,想赚了再走)结果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而不采取任何行动。
2016-11-3号
2016-11-8号

现代决策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时,最典型的行为特征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这也是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


还有一点,根据大部分高手的超短线成功案例分析,打板靠的是快、靠的是盈亏比,而不是成功率。(以下蓝色文字为沐阳1总结林的操作)林疯狂赚钱靠的是盈亏比,不是胜率!




如何理解盈亏比?林疯狂10笔交易大概就4笔盈利,但是因为他10笔里面1-2笔的大赚(20-30%),其他8笔都是小赚小亏,他总体就是大赚,这就是靠盈亏比来赚钱!而事实上,在短线投机这个领域,类似龙飞虎和令胡冲(另一位10倍神人)都是依靠高频超短线盈利,他们利润来源同样是盈亏比。
这也许会颠覆大多数投资者对于交易的认知吧,但是至少在短线投机领域,就是这个道理!盈亏比远大于胜率!




炒股靠打板赚钱并不难,但这东西就像吸毒,一个人一旦沾上了,就会上瘾,想要戒掉真是太难了。结果,不赔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大多数人是不愿甘心离开市场的。很多人被消灭的原因无非三种:在单个品种上满仓交易,非满仓交易但不设止损,有止损但频繁交易。

还有一点就是我对自己过于看好,觉得很多人都觉得亏钱都是因为贪,赚了还想赚,每天都想满仓打板,实现复利,一年十倍。而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行情好多做,行情差少做,多么简单的道理,我觉得我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而其他人很难控制自己。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能赚钱,然而事实上,对于明显处于熊市且大盘不好的情况下,实际操作的时候,很容易当局者迷,很难摆脱当时的市场环境,气氛的影响,依然觉得,既然有人能熊市十倍,我只要努力学,也可以。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如果你独自一个人在犯错误,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但是当周围别的人也和你的行为方式一样,你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即使你每天都在交易中亏钱,但是此时,你的心里面会好受许多,同在比赛群的那帮打扮选手跟我一起亏,给我的错误行为提供了某种支持,是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个在心理学上有几个专有名词:从众心理、补偿效应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不仅仅是大众的思维偏向,据说,在国外一些基金经理身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原因是,如果市场下跌,很多人在亏钱,基金经理随大流行动,交易出现损失也不会受到过多的指责。而一旦他的行为和别人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业绩不好,他就会变得孤立,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许多投资基金经理往往不敢单独行动。即使明显地看出别人的行为不理智,为了迎合一般的社会心理,他也不愿有过分出格的举动。
补偿效应
一个人在失落时,若发现有人比他更失落,便会感受到一种慰藉,这即是补偿效应在起作用。例如,一个人急着买机票出差,但因班机满员,只好坐下一航班,要误事半天。但当他得知前一航班故障,中途迫降,误了一天时,他高兴了:幸而未坐头一航班。
股市中的补偿效应随处可见:炒股失误,一次损失10万的人,闻知另一位先生一下子损失100万,自己便减轻了懊恼情绪。相反的,股市大涨,踏空的人会十分懊恼,因为看见别人赚钱了。
补偿效应是人们不学自会,无师自通的心理平衡反应,但实际上对交易并没有什么益处,我们还是应该专注于交易本身,不要给交易附加过多感情色彩。